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40页 |
·引言 | 第10页 |
·荧光产生的机制 | 第10-12页 |
·荧光性能参数 | 第12-13页 |
·荧光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 Stokes 位移 | 第12页 |
·荧光强度、荧光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 | 第12-13页 |
·荧光染料的分类及性能 | 第13-16页 |
·香豆素类荧光染料 | 第13-14页 |
·萘酰亚胺类染料 | 第14页 |
·荧光素和罗丹明类染料 | 第14页 |
·BODIPY 类荧光染料 | 第14-15页 |
·氮杂 BODIPY 荧光染料 | 第15页 |
·菁染料 | 第15-16页 |
·酞菁类染料 | 第16页 |
·荧光分子探针识别机制 | 第16-21页 |
·光诱导电子转移(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PET)机制 | 第16-18页 |
·分子内电荷转移(Intramolecula Charge Transfer, ICT)机制 | 第18-19页 |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机制 | 第19-20页 |
·单体-激基缔合物(Monomer-Excirner) | 第20-21页 |
·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的研究进展 | 第21-37页 |
·基于菁染料的近红外荧光探针 | 第21-28页 |
·基于罗丹明类似物的近红外荧光探针 | 第28-30页 |
·基于 BODIPY 及 Aza-BODIPY 染料的近红外荧光探针 | 第30-35页 |
·基于方酸染料的近红外荧光探针 | 第35-37页 |
·本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目的 | 第37-40页 |
第二章 羧基 BIDIPY 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 | 第40-54页 |
·引言 | 第40-41页 |
·合成路线 | 第41-42页 |
·1,3,5,7-四甲基 BODIPY 的合成 | 第41页 |
·羧基 BODIPY 的合成路线 | 第41-42页 |
·实验部分 | 第42-4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2-43页 |
·合成步骤 | 第43-47页 |
·染料分子物理、化学性质测试 | 第47-52页 |
·化合物 1 和 7 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 | 第47-48页 |
·化合物 1 和 7 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 | 第48页 |
·化合物 1 和 7 光稳定性的测定 | 第48-49页 |
·化合物 1 和 7 pH 值耐受性及水溶性的测定 | 第49页 |
·化合物 1 和 7 电化学性质的测试 | 第49-50页 |
·化合物 1 和 7 的能量理论计算 | 第50-51页 |
·化合物 1 和 7 的晶体培养及解析 | 第51-52页 |
·化合物 1-12 的光谱性质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三章 近红外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 | 第54-82页 |
·基于 BODIPY 检测同型半胱氨酸与半胱氨酸近红外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 | 第54-63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合成路线 | 第55-56页 |
·实验部分 | 第56-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3页 |
·小结 | 第63页 |
·基于 BODIPY 检测 H_2S 分子近红外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 | 第63-69页 |
·引言 | 第63-65页 |
·合成路线 | 第65-66页 |
·实验部分 | 第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69页 |
·小结 | 第69页 |
·基于 BODIPY 检测 Hg~(2+)近红外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 | 第69-74页 |
·引言 | 第69页 |
·合成路线 | 第69-70页 |
·实验部分 | 第70-7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1-74页 |
·小结 | 第74页 |
·基于 Aza-BODIPY 检测硫醇类分子近红外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 | 第74-80页 |
·引言 | 第74-75页 |
·合成路线 | 第75-76页 |
·实验部分 | 第76-7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7-80页 |
·小结 | 第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