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理论论文

增压中冷柴油机热负荷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现状第10-13页
     ·国外研究动态及现状第10-11页
     ·国内研究动态及现状第11-13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14页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4-15页
第二章 柴油机流固耦合传热理论及模型的构建第15-29页
   ·柴油机的基本传热关系分析第15-16页
   ·流固耦合流动与传热基本理论第16-22页
     ·流体动力学基本理论第16-18页
     ·热分析基本理论第18-22页
   ·柴油机耦合传热模型建立第22-28页
     ·缸内燃烧过程仿真的技术路线第22-23页
     ·缸内燃烧工作过程仿真模型的建立第23-24页
     ·缸套内表面换热系数及温度第24-26页
     ·缸盖燃烧室换热系数及温度第26-27页
     ·冷却液侧流动换热第27页
     ·进、排气道传热边界条件第27-28页
   ·流固耦合传热界面的处理第28页
   ·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柴油机冷却水套流动特性分析第29-51页
   ·引言第29-30页
   ·一维冷却系统分析第30-33页
   ·冷却水套模型分析第33-36页
     ·物理模型建立第33-34页
     ·冷却水套计算网格处理第34-35页
     ·边界条件设置第35-36页
   ·CFD计算结果分析第36-43页
     ·冷却水套流动及换热能力分析第36-42页
     ·冷却水套压力损失分析第42-43页
   ·台架试验测量第43-49页
     ·试验目的及内容第43-44页
     ·试验设备第44页
     ·测点布置第44-45页
     ·试验方案第45-46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46-49页
   ·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冷却水套优化第51-59页
   ·引言第51页
   ·正交计算方案的建立第51-53页
   ·正交计算最优方案确定第53-57页
     ·方案分析第53-56页
     ·最优方案结果分析第56-57页
   ·小结第57-59页
第五章 柴油机热负荷分析第59-85页
   ·引言第59页
   ·柴油机温度场分析第59-70页
     ·几何模型建立第60页
     ·网格模型的建立第60-62页
     ·计算边界条件的设置第62-63页
     ·缸盖温度场有限元分析第63-66页
     ·气缸套温度场有限元分析第66-70页
   ·受热零部件的热应力分析第70-83页
     ·模型与边界条件设置第70-71页
     ·气缸盖热应力与变形分析第71-72页
     ·机体热应力与热变形分析第72-73页
     ·气缸套热应力与热变形分析第73-83页
   ·小结第83-85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85-87页
   ·全文总结第85-86页
   ·展望第86-87页
致谢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及发表论文第93页
 附录1 参与项目第93页
 附录2 发表论文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种类生物柴油在柴油机上的试验研究及化学动力学模拟计算
下一篇:柴油机活塞结构强度和传热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