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顶板煤层巷道锚网索支护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目录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20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复合顶板煤层巷道支护研究现状 | 第8-18页 |
·复合顶板变形破坏特征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复合顶板支护技术研究现状 | 第9-18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0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复合顶板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分析 | 第20-33页 |
·复合顶板的概念 | 第20-21页 |
·复合顶板的变形破坏过程 | 第21-24页 |
·复合顶板在无支护状态下变形破坏过程 | 第21-23页 |
·复合顶板在架棚支护状态下变形破坏过程 | 第23-24页 |
·复合顶板煤层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 第24-32页 |
·复合顶板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 第24-28页 |
·复合顶板岩层破坏临界应力 | 第28页 |
·复合顶板岩层破坏临界跨厚比 | 第28-30页 |
·煤帮受力变形分析 | 第30-31页 |
·巷道顶板支护与两帮支护作用关系 | 第31页 |
·煤帮变形对顶板影响机理分析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复合顶板巷道支护方法及参数研究 | 第33-50页 |
·复合顶板巷道支护机理分析 | 第33-37页 |
·复合顶板巷道顶板锚杆作用机理分析 | 第33-35页 |
·复合顶板巷道帮部锚杆作用机理分析 | 第35-36页 |
·复合顶板巷道钢带和托梁作用机理分析 | 第36页 |
·复合顶板巷道锚索作用机理分析 | 第36-37页 |
·复合顶板巷道支护参数设计研究 | 第37-43页 |
·巷道围岩破坏范围的确定 | 第37-38页 |
·巷道锚杆支护载荷的确定 | 第38-39页 |
·锚杆承载能力的确定 | 第39-41页 |
·锚杆长度和密度的确定 | 第41-42页 |
·锚索参数的确定 | 第42-43页 |
·复合顶板煤巷耦合支护设计 | 第43-48页 |
·复合顶板煤巷耦合支护设计内容 | 第43-45页 |
·复合顶板煤巷初次耦合支护 | 第45-47页 |
·复合顶板煤巷二次耦合支护 | 第47-48页 |
·复合顶板巷道支护设计稳定性评价 | 第48页 |
·信息反馈优化设计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工程实例分析 | 第50-68页 |
·工程概况概况 | 第50-52页 |
·下峪口煤矿工程地质概况 | 第50页 |
·巷道工作面概况 | 第50-51页 |
·顶底板岩层地质柱状图 | 第51-52页 |
·巷道围岩岩性及强度特性 | 第52页 |
·支护参数理论计算及设计 | 第52-55页 |
·地应力计算 | 第52-53页 |
·煤层物理力学参数 | 第53页 |
·复合顶板冒落拱计算 | 第53-54页 |
·支护参数设计 | 第54-55页 |
·试验巷道初步设计 | 第55-57页 |
·试验巷道现场监测及稳定性评价 | 第57-66页 |
·监测具体方案 | 第58-60页 |
·数据整理及分析 | 第60-65页 |
·巷道稳定性评价及分析 | 第65-66页 |
·支护参数优化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