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绪论 | 第11-26页 |
一、 选题意义及学术价值 | 第11-13页 |
二、 淮军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三、 学术动态分析 | 第14-22页 |
四、 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五、 本文的内容简介 | 第23-26页 |
第一章 淮军改进和建设的背景 | 第26-33页 |
第一节 镇压内乱需要一支强大的陆军 | 第26-30页 |
第二节 外患不断更需要一支强大的国防军 | 第30-33页 |
第二章 武器装备的改进和建设 | 第33-55页 |
第一节 淮军武器装备由效仿湘军到引进西式洋枪洋炮的历程 | 第33-37页 |
第二节 淮军新式武器供应方式的改进 | 第37-49页 |
第三节 淮军与其它清军及与甲午战争期间日军武器装备的差异 | 第49-55页 |
第三章 淮军营制、训练、作战和后勤的改进和建设 | 第55-78页 |
第一节 淮军营制的突破:创建洋枪洋炮队 | 第55-63页 |
第二节 淮军训练方式的改进 | 第63-70页 |
第三节 淮军作战理念和作战方式的改进 | 第70-74页 |
第四节 淮军后勤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 第74-78页 |
第四章 淮军改进的成效及其问题 | 第78-94页 |
第一节 淮军的进步及其意义 | 第78-85页 |
第二节 淮军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85-94页 |
结语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