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泰安市明堂河北段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综述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滨河公园相关概念第12-14页
        1.3.1 滨河公园的定义第12页
        1.3.2 滨河公园的功能第12-13页
        1.3.3 滨河公园的构成要素第13-14页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6页
        1.4.1 国外滨河公园研究进展第14-15页
        1.4.2 国内滨河公园研究进展第15-16页
        1.4.3 滨河公园的发展方向及存在问题第16页
    1.5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6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7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2章 国内外相关案例分析第19-41页
    2.1 国内滨河公园实地调研分析第19-31页
        2.1.1 迁安市三里河生态廊道第19-25页
        2.1.2 北京营城建都滨水绿道第25-29页
        2.1.3 金中都城墙遗址公园第29-31页
    2.2 国外滨河公园案例分析第31-39页
        2.2.1 新加坡加冷河——碧山宏茂桥公园第31-35页
        2.2.2 韩国清溪川复兴改造第35-39页
    2.3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3章 滨河公园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总结第41-49页
    3.1 滨河公园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第41-42页
        3.1.1 景观生态学第41页
        3.1.2 游憩心理学第41页
        3.1.3 恢复生态学第41-42页
    3.2 滨河公园景观规划的设计原则第42-43页
        3.2.1 生态可持续性原则第42页
        3.2.2 传承历史文化原则第42-43页
        3.2.3 亲水性原则第43页
        3.2.4 安全性原则第43页
        3.2.5 低影响开发原则第43页
    3.3 滨河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要素第43-46页
        3.3.1 道路设计第43-44页
        3.3.2 景观小品第44页
        3.3.3 驳岸设计第44-45页
        3.3.4 地形地貌设计第45页
        3.3.5 植物规划第45-46页
    3.4 滨河公园中文化景观设计方法第46-47页
        3.4.1 传承历史文化第46页
        3.4.2 文化资源的利用与提取第46页
        3.4.3 对历史遗迹的保护第46-47页
        3.4.4 合理利用乡土材料第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4章 泰安市明堂河北段景观规划设计第49-80页
    4.1 区域概况第49-50页
        4.1.1 区位分析第49页
        4.1.2 自然条件第49页
        4.1.3 文化背景第49-50页
        4.1.4 河流资源第50页
    4.2 明堂河北段基地分析第50-54页
        4.2.1 基地概况第50-51页
        4.2.2 场地现状分析第51-53页
        4.2.3 基地优劣势分析第53-54页
    4.3 规划设计依据及指导思想第54-55页
        4.3.1 规划设计依据第54-55页
        4.3.2 指导思想第55页
    4.4 规划设计原则、目标及理念第55-58页
        4.4.1 设计原则第55-56页
        4.4.2 设计目标第56-57页
        4.4.3 设计理念第57-58页
    4.5 明堂河总体规划设计布局第58-61页
        4.5.1 总体布局第58页
        4.5.2 分区规划设计第58-61页
    4.6 主要景观节点设计第61-67页
        4.6.1 主入口广场第61-62页
        4.6.2 会盟广场第62-63页
        4.6.3 亲水栈道第63页
        4.6.4 临水垂钓第63-64页
        4.6.5 健身活动场地第64-65页
        4.6.6 花海漫步第65页
        4.6.7 平湖秋月、水月观景台第65-66页
        4.6.8 农田野趣第66-67页
    4.7 专项设计第67-77页
        4.7.1 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第67-68页
        4.7.2 竖向设计第68页
        4.7.3 驳岸设计第68-70页
        4.7.4 铺装设计第70-71页
        4.7.5 建筑及景观小品设计第71-72页
        4.7.6 植物配置第72-74页
        4.7.7 公共服务设施设计第74-77页
        4.7.8 经济技术指标第77页
    4.8 本章小结第77-80页
第5章 结论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致谢第84-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85-86页
附件第86-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民主社会党的宪政探索--以《再生》杂志为主要视角(1946~1949)
下一篇:论洋务运动时期淮军的改进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