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前言 | 第9-16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页 |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基本思路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研究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研究重点 | 第14-15页 |
·研究难点 | 第15页 |
·主要观点 | 第15页 |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演进 | 第16-21页 |
·马克思主义以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演变 | 第17-18页 |
·马恩、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对思政教育的理论贡献 | 第18-21页 |
·马恩为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第18-19页 |
·列宁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上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 第19页 |
·斯大林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 | 第19-20页 |
·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 | 第20-21页 |
3 建国初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背景 | 第21-23页 |
·国内和国际形势严峻 | 第21-22页 |
·建设好新中国的重大考验 | 第22页 |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 第22-23页 |
4 建国初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 第23-38页 |
·通过新民主主义教育,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第23-27页 |
·《共同纲领》指定了高校教育方针 | 第23页 |
·开设马列政治理论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列入培养目标 | 第23-25页 |
·结合各项政治运动和社会实践,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第25-26页 |
·结合“三反”“五反”运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第26页 |
·建立高校政治工作机构和工作体制 | 第26-27页 |
·通过学习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 第27-32页 |
·开展过渡时期总路线教育和《宪法》学习 | 第27-28页 |
·通过高校院系调整,全面学习苏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验 | 第28-29页 |
·高校确定适应总路线总任务需要的培养目标 | 第29-30页 |
·形成了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程体系 | 第30-31页 |
·高校领导骨干得到充实,政治工作机构得到健全 | 第31-32页 |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第32-38页 |
·师生投身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 第32-33页 |
·宣传辩证唯物主义 | 第33-34页 |
·开展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 第34页 |
·教师对学生全面负责,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结合 | 第34-35页 |
·向科学进军 | 第35-36页 |
·通过学习党的“八大”,正确认识国内矛盾和主要任务 | 第36-38页 |
5 建国初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经验和对当今的借鉴和启示 | 第38-45页 |
·建国初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 第38页 |
·为高校师生指明了方向 | 第38页 |
·为高校教育走向正规提供了保障 | 第38页 |
·建国初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总结 | 第38-40页 |
·把握国情,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艰巨性和复杂性 | 第39页 |
·统揽大局,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略性地位 | 第39页 |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使其科学系统 | 第39-40页 |
·要有稳定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 第40页 |
·建国初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当今的借鉴和启示 | 第40-45页 |
·要以服务当前社会为目标 | 第40-41页 |
·要遵循规律,结合社会实践、坚持以学生为本 | 第41页 |
·必须坚持共产主义信念教育 | 第41-42页 |
·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 第42页 |
·必须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 第42-43页 |
·必须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第43页 |
·要充分发挥社会和家庭的作用 | 第43-44页 |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