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3页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写作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家”文化管理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企业文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及“家”文化的产生 | 第12-15页 |
·“家”文化的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家”文化管理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本节小结 | 第19页 |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 第19-22页 |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论文框架 | 第21-22页 |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 第22-23页 |
2 “家”文化管理模式概念界定及其特点 | 第23-31页 |
·“家”文化管理模式的基本假设 | 第23-24页 |
·“家”文化管理模式的管理中心 | 第23-24页 |
·“家”文化管理模式的人性假设 | 第24页 |
·“家”文化管理模式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27页 |
·“家”文化的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家”文化管理模式的内容界定 | 第26-27页 |
·“家”文化管理模式的基本特点 | 第27-31页 |
·与规范的企业文化管理相比较人情 | 第27-28页 |
·与家长制企业文化管理相比较民主 | 第28页 |
·与家族企业文化管理相比非血缘关系胜似血缘关系 | 第28-29页 |
·“家”文化管理模式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 第29-30页 |
·“家”文化管理是科学与艺术并存的管理模式 | 第30-31页 |
3 “家”文化管理模式的核心构成 | 第31-42页 |
·“家”文化管理模式的基本结构 | 第31-34页 |
·“忠、孝、仁、义、信”——“家”文化管理企业的家训 | 第31-33页 |
·公平、尊重、平等——“家”文化管理模式的基本守则 | 第33-34页 |
·“家庭”氛围——“家”文化管理企业的存在基础 | 第34页 |
·家训建设 | 第34-38页 |
·建立“员工即是家人”的员工管理理念——仁 | 第34-35页 |
·建立社会责任重于泰山的使命感——孝、忠 | 第35-36页 |
·坚持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信 | 第36-37页 |
·兼顾利义并重的道义——义 | 第37-38页 |
·家规制定 | 第38-40页 |
·家规的内容 | 第38-40页 |
·制定家规的原则 | 第40页 |
·家庭氛围创建 | 第40-42页 |
·客观环境支持 | 第41页 |
·人的言行举止规范 | 第41-42页 |
4 “家”文化管理模式的实施 | 第42-55页 |
·“家”文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原则 | 第42-46页 |
·情感激励原则 | 第42-43页 |
·整体优化性原则 | 第43-44页 |
·价值观群体化原则 | 第44-45页 |
·家长标杆原则 | 第45页 |
·循序渐进原则 | 第45-46页 |
·企业导入“家”文化管理模式的时机 | 第46-50页 |
·企业内部出现矛盾时导入 | 第48页 |
·企业连续很长时间业绩平平或则下滑时导入 | 第48-49页 |
·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导入 | 第49页 |
·企业发展稳定追求卓越时循序导入 | 第49-50页 |
·企业实施“家”文化管理模式的步骤 | 第50-52页 |
·“家”文化建设准备阶段 | 第50-51页 |
·确定“家”文化管理的目标 | 第51页 |
·“家”文化管理模式实施 | 第51-52页 |
·“家”文化管理模式实施结果反馈与调整 | 第52页 |
·企业实施“家”文化管理模式的方法 | 第52-55页 |
·举办会议 | 第52-53页 |
·张贴标语 | 第53页 |
·树立典范 | 第53-54页 |
·文体活动 | 第54页 |
·制度规范 | 第54-55页 |
5 鼎庆“家”文化管理模式的典型实践 | 第55-68页 |
·鼎庆简介 | 第55-56页 |
·鼎庆实施“家”文化管理的内容 | 第56-60页 |
·家有所训 | 第56-57页 |
·家有所规 | 第57-58页 |
·家有所为 | 第58-60页 |
·鼎庆导入“家”文化管理的步骤与方法 | 第60-64页 |
·鼎庆导入“家”文化管理的步骤 | 第60-63页 |
·鼎庆“家”文化管理模式实现的方法 | 第63-64页 |
·鼎庆“家”文化管理模式带来的启示 | 第64-68页 |
·“家”文化管理要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 | 第64-65页 |
·企业“家”文化建设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 第65-66页 |
·建设文化制度,将员工约束变成员工自觉例行 | 第66页 |
·“家”文化管理重在全员参与、整体互动 | 第66-67页 |
·重视企业领导的带动作用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