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务员阶层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5页
导论第15-45页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5-19页
  (一) 选题背景第15-16页
  (二) 研究意义第16-19页
 二、 相关研究综述第19-29页
  (一) 研究的主要视角第19-27页
  (二) 既有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7-28页
  (三) 既有研究的不足之处第28-29页
  (四) 本论文的努力方向第29页
 三、 相关概念界定第29-34页
  (一) 阶层的基本内涵第29-31页
  (二) 公务员的内涵第31-32页
  (三) 公务员阶层第32-34页
 四、 理论视角工具第34-41页
  (一) 社会阶层理论第34-36页
  (二) 公共管理理论第36-38页
  (三) 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理论第38-41页
 五、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及不足第41-45页
  (一) 研究思路第41页
  (二) 研究方法第41-42页
  (三) 主要观点、创新及不足第42-45页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务员阶层发展历程第45-63页
 第一节 我国公务员阶层的形成背景第45-53页
  一、 市场化改革与发展市场经济第45-47页
  二、 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机构改革第47-51页
  三、 社会的全面转型第51-52页
  四、 对外开放与国际并轨第52-53页
 第二节 我国公务员阶层发展的制度因素第53-58页
  一、 公务员制度的酝酿第53-54页
  二、 《暂行条例》的试行第54-56页
  三、 《公务员法》制定实施第56-58页
 第三节 我国公务员阶层发展的内在变化第58-63页
  一、 七十年代末期开始摆脱政治桎梏第58-59页
  二、 八九十年代群体的迅速增大第59-60页
  三、 新世纪以来的有序发展和备受关注第60-63页
第二章 当前我国公务员阶层的阶层内析第63-86页
 第一节 公务员阶层的内部分层第63-72页
  一、 公务员阶层的社会构成第63-65页
  二、 公务员阶层的权力分层第65-67页
  三、 公务员阶层的收入分层第67-69页
  四、 公务员阶层的教育分层第69-70页
  五、 公务员阶层的阶层意识第70-72页
 第二节 公务员阶层的角色定位第72-73页
  一、 制度定位第72页
  二、 社会定位第72-73页
  三、 自身定位第73页
 第三节 公务员阶层的职业化第73-79页
  一、 机构设置越来越专业第74-75页
  二、 职业准入更加专业第75-76页
  三、 职业资格化成为趋势第76-78页
  四、 年轻化知识化初步显现第78-79页
 第四节 阶层的阶层地位第79-86页
  一、 经济地位第80-81页
  二、 政治地位第81-83页
  三、 社会地位第83-86页
第三章 我国公务员阶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第86-104页
 第一节 我国公务员阶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86-98页
  一、 职业边界不清第86-87页
  二、 专业化技能不高第87-90页
  三、 内部结构僵化第90-92页
  四、 社会评价公信力低第92-93页
  五、 成员规模偏大第93-96页
  六、 自我封闭性强第96-98页
 第二节 我国公务员阶层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社会影响第98-104页
  一、 降低公共服务质量第98-99页
  二、 损害政府公信力第99-100页
  三、 滋生社会风险第100-102页
  四、 妨碍现代阶层结构的形成第102-104页
第四章 我国公务员阶层发展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第104-121页
 第一节 公务员制度中存在的体制机制缺陷第104-109页
  一、 晋升机制不完善第104-106页
  二、 规则自身缺陷第106-109页
 第二节 政府主导型改革便利了公权扩张第109-112页
  一、 垄断再分配资源的权力第109-110页
  二、 利用再分配权力设租第110-111页
  三、 向公权掌握者寻租第111-112页
 第三节 思想观念束缚第112-116页
  一、 “官本位”思想盛行第112-114页
  二、 公共服务意识淡薄第114-115页
  三、 信仰约束缺失第115-116页
 第四节 身份角色壁垒第116-121页
  一、 身份含金量加剧封闭第116-118页
  二、 定位不清与评价较低第118-121页
第五章 促进我国公务员阶层良性发展的思路第121-147页
 第一节 强化监督,防止公权私用第121-127页
  一、 切实完善法制监督第121-123页
  二、 强化专门机构监督第123-124页
  三、 大力发展社会监督第124-127页
 第二节 明晰职业边界,遏制精英结盟第127-130页
  一、 推进职业边界明晰第127-128页
  二、 规范职业程序第128页
  三、 明确组织分权第128-129页
  四、 支持社会自治第129-130页
 第三节 畅通流动机制,打破阶层壁垒第130-137页
  一、 人才选拔的全面化第130-132页
  二、 考核体系的有效化第132-134页
  三、 晋升机制的健全化第134-135页
  四、 人才流动的合理化第135-137页
 第四节 明确角色定位,倡导公共服务第137-141页
  一、 明确政府职能第137-139页
  二、 明确公务员角色第139页
  三、 提高服务水平第139-141页
 第五节 重拾信仰教育,重视软性约束第141-147页
  一、 理性正视信仰缺失第141-143页
  二、 道德教育植根现实第143-145页
  三、 丰富官员伦理道德第145-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8页
 一、 中文参考文献第147-155页
 二、 英文参考文献第155-158页
后记第158-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中国的优抚制度研究
下一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变迁及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