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7-25页 |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的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的内涵 | 第17页 |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理论 | 第17-19页 |
·企业吸收能力的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企业吸收能力的内涵 | 第19-20页 |
·企业吸收能力的构成 | 第20-21页 |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 | 第21-24页 |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 | 第21-22页 |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模型 | 第25-33页 |
·要素的界定及变量度量 | 第25-32页 |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的界定及变量度量 | 第25-28页 |
·企业吸收能力的界定及度量 | 第28-29页 |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界定及度量 | 第29-32页 |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模型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机理及假设 | 第33-45页 |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及假设 | 第33-40页 |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的过程 | 第33-34页 |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的内在机理 | 第34-39页 |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 | 第39-40页 |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与企业吸收能力的关系及假设 | 第40-41页 |
·吸收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及假设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5章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 | 第45-63页 |
·研究方法 | 第45-46页 |
·问卷处理 | 第46-51页 |
·问卷设计 | 第46-48页 |
·问卷的回收与整理 | 第48-51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1-55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1-53页 |
·信度分析 | 第53页 |
·效度分析 | 第53-55页 |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第55-61页 |
·初始模型构建 | 第55-56页 |
·模型识别 | 第56页 |
·模型初步拟合 | 第56-59页 |
·模型修正 | 第59-60页 |
·路径效应分析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6章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结果讨论 | 第63-69页 |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关系讨论 | 第63-64页 |
·跨国公司显性知识转移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 第63-64页 |
·跨国公司隐性知识转移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 第64页 |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与企业吸收能力关系讨论 | 第64-66页 |
·跨国公司显性知识转移与企业吸收能力 | 第64-65页 |
·跨国公司隐性知识转移与吸收能力 | 第65-66页 |
·吸收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关系讨论 | 第66页 |
·研究启示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9-71页 |
·研究结论 | 第69-70页 |
·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附录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