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2页 |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12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三节 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6-29页 |
第一节 教育对个体收入影响的理论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教育生产性功能的经验性研究综述 | 第17-25页 |
一、教育个人回报率估算的主要方法 | 第17-20页 |
二、我国教育回报率测算研究综述 | 第20-23页 |
三、教育个人回报率计量方法问题研究综述 | 第23-25页 |
第三节 教育信号功能的经验性研究综述 | 第25-27页 |
第四节 评述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9-35页 |
第一节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9-31页 |
第二节 教育回报中生产性功能和信号功能的甄别方法 | 第31-33页 |
第三节 教育回报中不同路径影响大小的判断方法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第35-47页 |
第一节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第35-38页 |
第二节 中国城镇教育回报的总体趋势 | 第38-40页 |
一、计量回归模型的确定 | 第38-39页 |
二、中国城镇教育回报的变化趋势 | 第39-40页 |
第三节 中国城镇教育回报的来源 | 第40-42页 |
第四节 不同人力资本水平个体教育回报的来源 | 第42-44页 |
第五节 教育回报中不同路径影响的大小 | 第44-47页 |
一、中国城镇教育回报的主要来源 | 第44-45页 |
二、不同人力资本水平个体教育回报的主要来源 | 第45-47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含义 | 第47-52页 |
第一节 本文主要结论 | 第47-49页 |
第二节 相关的政策含义 | 第49-52页 |
一、持续注重教育对收入的正向效应,发展各级各类教育 | 第49-50页 |
二、注重人力资本投资的策略和教育的信号透明度 | 第50页 |
三、努力消除劳动力流动障碍,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 | 第50-51页 |
四、提高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研究局限与进一步研究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