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MD的线状要素自动综合研究
主要创新点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6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地图综合 | 第16-17页 |
·线状要素简化 | 第17-18页 |
·线状要素自动综合研究现状分析 | 第18-20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研究目标和意义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论文结构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6页 |
第二章 线状要素自动综合基础理论 | 第26-54页 |
·空间信息的多尺度表达 | 第26-32页 |
·地理信息的自动综合 | 第26-28页 |
·空间信息的多重表示 | 第28-30页 |
·地理信息中的尺度 | 第30-32页 |
·基于滤波理论的线状要素综合理论基础 | 第32-42页 |
·短时傅里叶变换 | 第32-34页 |
·小波变换 | 第34-36页 |
·经验模式分解方法 | 第36-42页 |
·基于特征点检测的线状要素综合理论 | 第42-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三章 基于经验模式分解的曲线自动综合 | 第54-66页 |
·二维经验模式分解 | 第54-59页 |
·经验模式分解(EMD)的缺陷分析 | 第54页 |
·拓展的经验模式分解方法 | 第54-59页 |
·曲线拟合和光滑 | 第59-63页 |
·Bezier拟合 | 第59-60页 |
·B-Spine拟合 | 第60-63页 |
·基于EMD的线状要素自动综合 | 第63-65页 |
·线状要素的经验模式分解 | 第63-64页 |
·线状要素分解的多尺度重构 | 第64-65页 |
·平滑与拟合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基于可视化曲率的特征点提取 | 第66-86页 |
·曲线的弯曲分析 | 第66-69页 |
·基于拐点的弯曲定义 | 第67-69页 |
·基于张角的弯曲定义 | 第69页 |
·曲线弯曲的参数分析 | 第69-70页 |
·可视化曲率 | 第70-80页 |
·常规曲率的缺陷分析 | 第70-72页 |
·可视化曲率 | 第72-73页 |
·可视化曲率的相关证明 | 第73-77页 |
·曲线极值点尺度度量 | 第77-80页 |
·可视化曲率用于特征点提取 | 第80-84页 |
·基于可视化转角的形状提取 | 第81页 |
·基于可视化曲率的曲线化简 | 第81-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五章 EMD线状要素综合设计与实现 | 第86-102页 |
·地图综合过程的分析 | 第86-87页 |
·基于经验模式分解的线状要素自动综合流程 | 第87-88页 |
·线状要素的几何化简 | 第88-93页 |
·二维经验模式分解算法 | 第89-90页 |
·基于可视化曲率的特征点提取算法 | 第90-92页 |
·滤波和特征点结合的线状要素简化 | 第92-93页 |
·制图约束的应用 | 第93-95页 |
·制图目的 | 第93页 |
·地图比例尺 | 第93页 |
·地图图例 | 第93页 |
·输出介质 | 第93-94页 |
·图形限制 | 第94页 |
·源数据质量 | 第94-95页 |
·基于特征约束的一致性综合 | 第95-101页 |
·点在曲线上的特征约束 | 第96-98页 |
·点在曲线外的特征约束 | 第98-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六章 线状要素综合实验和评价 | 第102-120页 |
·线状要素自动综合实验 | 第102-106页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102-103页 |
·等高线的经验模式分解 | 第103页 |
·曲线特征点提取的可视化曲率计算 | 第103-104页 |
·保持形状特征的曲线多尺度重构 | 第104-105页 |
·特征约束的线状要素综合 | 第105-106页 |
·线状要素综合的定量评价 | 第106-114页 |
·形状匹配与Hausdorff距离 | 第107-112页 |
·线状要素综合的几何特征评估指标 | 第112-113页 |
·线状要素位置精度评估指标 | 第113-114页 |
·本文方法适用性分析 | 第114-118页 |
·等高线数据适用性分析 | 第114-116页 |
·线状水系数据适用性分析 | 第116-117页 |
·面状水系数据适用性分析 | 第117-118页 |
·适用性结果分析 | 第118页 |
·本章总结 | 第118-12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0-124页 |
·本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 第120-121页 |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21-122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内容 | 第122-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6页 |
攻博期间的主要科研工作 | 第136-138页 |
后记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