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空间物理论文--电离层物理论文--电离层探测论文

低纬/赤道电离层广义R-T不稳定性发展的控制因素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引言第12-14页
第一章 电离层概述第14-29页
   ·电离层基本结构第14-17页
   ·电离层形态特点第17-26页
     ·电子连续性方程第17页
     ·光化学过程第17-20页
     ·电离层输运过程第20-23页
     ·电离层不规则结构第23-26页
   ·电离层探测第26-27页
   ·电离层研究的意义第27-28页
   ·小结第28-29页
第二章 赤道电离层电动力学与不规则结构第29-55页
   ·电离层电动力学过程第29-33页
     ·赤道电离层E区发电机和赤道电集流第29-31页
     ·F区发电机原理第31-33页
   ·赤道F层不规则结构第33-54页
     ·ESF活动性的实验观测结果第33-35页
     ·ESF的持续时间第35页
     ·ESF形成的基本机制第35-36页
     ·影响ESF发生的因素第36-54页
     ·各因素主要作用时刻第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三章 二维广义R-T不稳定性分析——h_mF_2对增长率的影响第55-69页
   ·坐标系第55-58页
     ·偶极坐标系第55-57页
     ·极坐标系第57-58页
   ·基本出发方程第58-59页
   ·F层等离子体运动和电流第59-63页
     ·赤道面内直角坐标系中的等离子体速度和电流第60页
     ·赤道面内极坐标系中的等离子体速度和电流第60-61页
     ·偶极坐标系中的等离子体速度和电流第61-63页
   ·局地广义R-T不稳定性分析第63-68页
     ·二维广义R-T不稳定性线性增长率第63-66页
     ·F层峰高h_mF_2对增长率的影响第66-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四章 通量管积分广义R-T不稳定性——E区有限电导率及电导率梯度的影响分析第69-90页
   ·前言第69页
   ·通量管积分第69-71页
   ·通量管积分广义R-T不稳定性第71-76页
     ·通量管积分广义R-T不稳定性方程线性化第71-74页
     ·通量管积分广义R-T不稳定性线性增长率第74-76页
   ·通量管积分增长率的控制因素分析第76-82页
     ·通量管积分参量第76-78页
     ·通量管积分线性增长率第78-82页
   ·有限E区电导率对线性增长率的影响第82-86页
     ·Σ_(P,0)~F/(Σ_(P,0)~E+Σ_(P,0)~F)的逐月变化第82-83页
     ·Σ_(P,0)~F/(Σ_(P,0)~E+Σ_(P,0)~F)与线性增长率之间的相关性第83-85页
     ·讨论第85-86页
   ·通量管积分电导率梯度对线性增长率的影响第86-88页
   ·小结第88-90页
第五章 三维广义R-T不稳定性分析——电场和风场矢量及其空间梯度的影响第90-121页
   ·R-T不稳定性方程及其线性化第91-96页
   ·线性增长率第96-101页
   ·线性增长率定性分析第101-105页
     ·横向电场梯度的影响第101-102页
     ·纵向电场及其场向梯度的影响第102-103页
     ·风场梯度的影响第103-105页
   ·数值计算结果第105-119页
     ·背景电子密度和碰撞频率第105页
     ·背景线性增长率第105-110页
     ·背景电场和风场的空间梯度对线性增长率的影响第110-114页
     ·线性增长率随地磁纬度的变化第114-117页
     ·线性增长率的逐年和逐月变化第117-119页
   ·小结第119-121页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第121-125页
附录A 坐标系相关推导第125-134页
 A.1 坐标系几何第125-126页
 A.2 拉梅系数第126-131页
 A.3 偶极坐标与极坐标第131-134页
附录B 表达式(4.2.7)至(4.2.10)的证明第134-139页
 B.1 表达式(4.2.7)和(4.2.8)的证明第134-137页
 B.2 表达式(4.2.9)和(4.2.10)的证明第137-139页
附录C 标度因子对线性增长率的影响第139-145页
 C.1 标度因子运算第139-140页
 C.2 线性增长率第140-142页
 C.3 考虑标度因子影响时的线性增长率第142-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58-159页
致谢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EMD的线状要素自动综合研究
下一篇:论水资源财产权--以公法与私法两分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