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方言中模糊词隐喻的认知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引言 | 第7-9页 |
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2. 研究现状 | 第8页 |
3.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8-9页 |
4. 理论基础及原则方法 | 第9页 |
5. 闽南语分区简介及语料来源 | 第9页 |
二、模糊词隐喻与隐喻的模糊性 | 第9-12页 |
1. 模糊词隐喻 | 第9-10页 |
2. 隐喻的模糊性 | 第10-11页 |
3. 模糊词隐喻与隐喻模糊性的关系 | 第11-12页 |
三、厦门方言模糊词分类及例释 | 第12-14页 |
1. 名词性模糊词 | 第12-13页 |
2. 形容词性模糊词 | 第13页 |
3. 动词性模糊词 | 第13页 |
4. 代词词性模糊词 | 第13-14页 |
5. 数量词性模糊词 | 第14页 |
四、厦门方言中模糊词隐喻的分类 | 第14-24页 |
1. 基于认知语言学隐喻类型的划分 | 第14-21页 |
2. 基于模糊词在厦门方言隐喻中位置的划分 | 第21-24页 |
五、厦门方言模糊词隐喻的主要特性及其分析 | 第24-28页 |
1. 完形性 | 第24-25页 |
2. 表达准确性 | 第25-26页 |
3. 地域性 | 第26-27页 |
4. 文化一致性 | 第27-28页 |
六、厦门方言模糊语隐喻的价值论析 | 第28-30页 |
1. 修辞价值 | 第28-29页 |
2. 语言学价值 | 第29-30页 |
3. 认知价值 | 第30页 |
七、结语 | 第30-33页 |
1. 内容总结 | 第30-31页 |
2. 观点探讨 | 第31-32页 |
3. 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