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大麦论文

大麦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8页
 1 作物籽粒淀粉各组分的组成、结构及遗传研究进展第9-12页
   ·作物籽粒淀粉组成及结构第9-10页
   ·作物籽粒淀粉组分的遗传研究进展第10-12页
 2 作物籽粒淀粉糊化特性的遗传研究进展第12-14页
   ·淀粉的糊化特性第12-13页
   ·作物籽粒淀粉糊化特性的遗传研究进展第13-14页
 3 作物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研究进展第14-16页
   ·作物籽粒蛋白质的组成及分类第14-15页
   ·作物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研究进展第15-16页
 4 论文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6-18页
第二章 大麦籽粒淀粉糊化特性的遗传研究第18-24页
 1 试验材料第18页
 2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18-20页
   ·田间设计第18页
   ·籽粒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方法第18-19页
   ·统计分析原理及方法第19-2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0-23页
   ·籽粒淀粉糊化特性的平均表现第20页
   ·籽粒淀粉糊化特性的相关第20-21页
   ·大麦籽粒淀粉糊化特性遗传分析第21-23页
     ·大麦籽粒淀粉糊化特性的方差分析第21页
     ·遗传参数的估计第21-23页
 4 小结与讨论第23-24页
第三章 大麦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第24-51页
 1 试验材料第24页
 2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24-30页
   ·田间设计第24页
   ·样品测定方法第24-27页
     ·籽粒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方法第24页
     ·籽粒直、支链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第24-26页
     ·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第26-27页
   ·遗传模型分析的原理与方法第27-30页
     ·分析原理第27-29页
     ·遗传模型第29页
     ·分析步骤第29-3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0-49页
   ·DH群体各品系及亲本的平均表现及变异第30-31页
   ·DH群体品质性状的差异性分析第31页
   ·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及效应分析第31-49页
     ·峰值粘度遗传模型及效应分析第31-33页
     ·谷值粘度遗传模型及效应分析第33-34页
     ·崩解值遗传模型及效应分析第34-36页
     ·终值粘度遗传模型及效应分析第36-37页
     ·回落值遗传模型及效应分析第37-39页
     ·糊化时间遗传模型及效应分析第39-40页
     ·糊化温度遗传模型及效应分析第40-42页
     ·直链淀粉含量遗传模型及效应分析第42-43页
     ·支链淀粉含量遗传模型及效应分析第43-45页
     ·支、直链淀粉含量比遗传模型及效应分析第45-46页
     ·淀粉含量遗传模型及效应分析第46-48页
     ·蛋白质含量遗传模型及效应分析第48-49页
 4 小结与讨论第49-51页
第四章 讨论第51-53页
 1 取样方式及环境因素对大麦品质性状遗传的影响第51页
 2 应用DH群体研究大麦品质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的效果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致谢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麦杂种与亲本间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下一篇:回交导入后代水稻耐盐及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与耐盐恢复系的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