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42页 |
1 Wolbachia的研究进展 | 第17-32页 |
·Wolbachia的形态与分布 | 第17-18页 |
·Wolbachia的形态 | 第17页 |
·Wolbachia的分布 | 第17-18页 |
·Wolbachia的系统发育 | 第18-19页 |
·Wolbachia的传播规律 | 第19-22页 |
·Wolbachia的垂直传播 | 第19-20页 |
·Wolbachia的水平传播 | 第20-22页 |
·Wolbachia对寄主生殖活动的调控 | 第22-29页 |
·胞质不亲和(cytoplasmic incompatibility,CI) | 第22-25页 |
·诱导产雌孤雌生殖 | 第25-26页 |
·诱导雌性化 | 第26-27页 |
·杀雄 | 第27-29页 |
·影响Wolbachia诱导的CI表达的因子 | 第29-30页 |
·Wolbachia对寄主适合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Wolbachia的基因组学研究 | 第31-32页 |
2 Cardinium的研究进展 | 第32-38页 |
·Cardinium的形态与分布 | 第33-35页 |
·Cardinium的形态 | 第33-34页 |
·Cardinium的分布 | 第34-35页 |
·Cardinium的系统发育 | 第35页 |
·Cardinium的传播规律 | 第35页 |
·Cardinium寄主生殖活动的调控 | 第35-37页 |
·诱导胞质不亲和(CI) | 第35-36页 |
·诱导孤雌生殖 | 第36页 |
·诱导雌性化 | 第36-37页 |
·Cardinium与Wolbachia共同感染 | 第37-38页 |
3 共生菌的生殖调控作用与应用 | 第38-39页 |
4 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在我国的发生与危害 | 第39-42页 |
第二章 Wolbachia对中国二斑叶螨生殖的影响 | 第42-64页 |
摘要 | 第42-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供试材料 | 第43页 |
·二斑叶螨总DNA的提取 | 第43-44页 |
·PCR检测二斑叶螨体内的Wolbachia | 第44页 |
·筛选100%感染和100%不感染Wolbachia的品系 | 第44-45页 |
·筛选100%感染Wolbachia的品系 | 第44页 |
·筛选100%不感染Wolbachia的品系 | 第44-45页 |
·遗传杂交 | 第45页 |
·数据分析 | 第45页 |
2 结果 | 第45-59页 |
·感染Wolbachia和不感染Wolbachia的品系筛选情况 | 第45-46页 |
·Wolbachia对二斑叶螨生殖的影响 | 第46-48页 |
·各地理种群内杂交各代间CI的比较 | 第48-56页 |
·辽宁兴城种群 | 第48-52页 |
·江苏徐州种群 | 第52-56页 |
·杂交失败(hybrid breakdown)的检测 | 第56-59页 |
3 讨论 | 第59-64页 |
第三章 影响Wolbachia诱导CI表达的因子 | 第64-78页 |
摘要 | 第64-6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5-68页 |
·供试材料 | 第65页 |
·二斑叶螨总DNA的提取 | 第65页 |
·PCR扩增 | 第65-66页 |
·PCR产物纯化 | 第66页 |
·质粒载体的连接反应和转化 | 第66-67页 |
·连接反应 | 第66-67页 |
·转化反应和细菌培养 | 第67页 |
·质粒的提取 | 第67-68页 |
·测序 | 第68页 |
·杂交实验 | 第68页 |
·雄螨日龄对CI的影响 | 第68页 |
·温度对CI的影响 | 第68页 |
2 结果 | 第68-74页 |
·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比较 | 第68-69页 |
·四个二斑叶螨地理种群COI基因序列比较 | 第69-71页 |
·雄螨日龄对CI的影响 | 第71-73页 |
·温度对CI的影响 | 第73-74页 |
3 讨论 | 第74-78页 |
第四章 Wolbachia对二斑叶螨适合度的影响 | 第78-90页 |
摘要 | 第78-7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9-80页 |
·供试材料 | 第79页 |
·产卵量和性比评估 | 第79页 |
·寿命评估 | 第79页 |
·发育历期评估 | 第79-80页 |
2 结果 | 第80-84页 |
·Wolbachia对二斑叶螨产卵量的影响 | 第80页 |
·Wolbachia对二斑叶螨性比的影响 | 第80-82页 |
·Wolbachia对二斑叶螨寿命的影响 | 第82-83页 |
·Wolbachia对二斑叶螨发育历期的影响 | 第83-84页 |
3 讨论 | 第84-90页 |
第五章 Wolbachia对中国二斑叶螨地理种群间生殖的影响 | 第90-108页 |
摘要 | 第90-9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1页 |
·供试材料 | 第91页 |
·遗传杂交 | 第91页 |
·数据分析 | 第91页 |
2 结果 | 第91-105页 |
·Wolbachia诱导二斑叶螨种群间生殖隔离的检测 | 第91-92页 |
·Wolbachia诱导二斑叶螨种群间杂交失败的检测 | 第92-93页 |
·核基因互作以及胞质—核基因互作对种群间生殖的影响 | 第93-96页 |
·二斑叶螨种群间杂交各代CI比较 | 第96-105页 |
3 讨论 | 第105-108页 |
第六章 Wolbachia和Cardinium分别以及共同对朱砂叶螨生殖的影响 | 第108-138页 |
摘要 | 第108-10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9-114页 |
·供试材料 | 第109-110页 |
·朱砂叶螨总DNA的提取 | 第110页 |
·PCR体系与序列测定 | 第110-111页 |
·品系筛选 | 第111-112页 |
·培养100%双重感染Wolbachia和Cardinium的品系 | 第111页 |
·培养100%单独感染Wolbachia的品系 | 第111页 |
·培养100%单独感染Cardinium的品系 | 第111页 |
·培养不感染菌的品系 | 第111-112页 |
·杂交实验 | 第112页 |
·Cardinium和Wolbachia分别以及共同对朱砂叶螨生殖的影响 | 第112页 |
·雄螨日龄对Wolbachia和Cardinium诱导CI能力的影响 | 第112页 |
·Wolbachia和Cardinium对寄主寿命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Wolbachia与Cardinium共同对寄主发育历期的影响 | 第113页 |
·实时定量PCR检测Wolbachia与Cardinium的菌量 | 第113-114页 |
·标准曲线的制定 | 第113-114页 |
·各品系Wolbachia与Cardinium菌量的测定 | 第114页 |
2 结果 | 第114-134页 |
·品系筛选 | 第114页 |
·朱砂叶螨中细菌检测 | 第114页 |
·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比较 | 第114-115页 |
·Cardinium的16SrDNA基因序列比较 | 第115-118页 |
·单独感染Cardinium对朱砂叶螨生殖的影响 | 第118-122页 |
·单独感染Wolbachia对朱砂叶螨生殖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Cardinium与Wolbachia共同对朱砂叶螨生殖的影响 | 第123页 |
·雄螨日龄对Cardinium与Wolbachia诱导CI的影响 | 第123-125页 |
·雄螨日龄对Wolbachia诱导CI的影响 | 第123-124页 |
·雄螨日龄对Cardinium诱导CI的影响 | 第124-125页 |
·Cardinium与Wolbachia对朱砂叶螨适合度的影响 | 第125-129页 |
·Cardinium与Wolbachia对朱砂叶螨寿命的影响 | 第125-126页 |
·Cardinium与Wolbachia共同对朱砂叶螨发育历期的影响 | 第126-129页 |
·Cardinium与Wolbachia间相互作用 | 第129-134页 |
·Cardinium与Wolbachia彼此间对操纵寄主生殖能力的影响 | 第129-130页 |
·Cardinium与Wolbachia彼此间对菌量的影响 | 第130-134页 |
3 讨论 | 第134-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56页 |
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第156-158页 |
致谢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