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25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三、研究的思路、技术路线、方法与可能的创新 | 第20-25页 |
第一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伦理的基础理论阐述 | 第25-57页 |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专业化的历史考察 | 第25-35页 |
(一) 辅导员职业的无专业化时期 | 第25-29页 |
(二) 辅导员职业的前专业化时期 | 第29-33页 |
(三) 辅导员职业的专业化成长期 | 第33-35页 |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专业化的概述 | 第35-49页 |
(一) 辅导员专业化概念的学理解析 | 第35-41页 |
(二) 辅导员专业化的素质内涵争议 | 第41-43页 |
(三) 辅导员专业化的路径探索 | 第43-46页 |
(四) 职业伦理建设是辅导员专业化的核心 | 第46-49页 |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专业化研究的伦理学取向 | 第49-57页 |
(一) 职业的理念基础:人本论 | 第50-51页 |
(二) 职业的主体归属:关系归属论 | 第51-52页 |
(三) 职业的培育路径选择:诞生论 | 第52-54页 |
(四) 职业的价值形成:生成论 | 第54-57页 |
第二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伦理研究的必要性 | 第57-71页 |
一、确立辅导员职业并向专业发展有分水岭的意义 | 第57-58页 |
(一) 特殊的对象性廓清了职业的边界域 | 第57-58页 |
(二) 突出的规则性呈现了职业的发展方向 | 第58页 |
二、解决辅导员职业的伦理困境有理论关照的意义 | 第58-62页 |
(一) 本职与天职二律背反的审视 | 第59-61页 |
(二) 本真人格与伦理规范要求间冲突的和谐 | 第61-62页 |
三、贯彻“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以实践导向的意义 | 第62-65页 |
(一) 服务性与政治性统一于“生本”价值目标 | 第62-63页 |
(二)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实践要求与价值期待 | 第63-65页 |
四、回归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终极关怀的意义 | 第65-71页 |
(一)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取向 | 第66-68页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 第68-71页 |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伦理的构成 | 第71-98页 |
一、作为社会伦理现象的高校辅导员职业伦理 | 第71-75页 |
(一) 辅导员职业伦理关系 | 第71-73页 |
(二) 辅导员职业伦理实体 | 第73-74页 |
(三) 辅导员职业伦理规范和职业伦理秩序 | 第74-75页 |
二、作为规范的高校辅导员职业伦理 | 第75-84页 |
(一) 辅导员职业伦理的性质 | 第75-77页 |
(二) 辅导员职业伦理的特征 | 第77-79页 |
(三) 辅导员职业伦理的功能 | 第79-84页 |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基本伦理定向 | 第84-98页 |
(一) 确立基本伦理定向的依据 | 第84-86页 |
(二) 辅导员职业角色的一般伦理定向 | 第86-91页 |
(三) 辅导员职业角色的特殊伦理定向 | 第91-98页 |
第四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伦理构建的现实困境 | 第98-113页 |
一、信仰困境 | 第98-101页 |
(一) 职业的过渡性设计与职业忠诚矛盾 | 第98-99页 |
(二) 职业选择的多元与职业坚守的一元矛盾 | 第99-101页 |
二、知识困境 | 第101-105页 |
(一) 专业知识与职业内容的错位矛盾 | 第101-103页 |
(二) 专业能力与职业特质的现实差距 | 第103-105页 |
三、责任困境 | 第105-108页 |
(一) 角色功能复合造成角色冲突 | 第105-107页 |
(二) 职业关系复杂造成价值取向冲突 | 第107-108页 |
四、评价困境 | 第108-113页 |
(一) 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的不统一 | 第109-110页 |
(二) 社会评价与他人评价的不合一 | 第110-111页 |
(三) 理想评价与现实评价的不同一 | 第111-113页 |
第五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伦理建设的对策 | 第113-129页 |
一、一般伦理向专业伦理的观念转换 | 第113-116页 |
(一) 从经验方式到理论方式的转换 | 第113-115页 |
(二) 从身份伦理向角色伦理的转化 | 第115-116页 |
二、经验性知识到智性知识的把握 | 第116-120页 |
(一) 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 第116-117页 |
(二) 掌握知识的分层 | 第117-118页 |
(三) 拥有反思的教育智慧 | 第118-120页 |
三、专业自主向伦理自主的构建 | 第120-124页 |
(一) 专业性权利的确认 | 第120-121页 |
(二) 伦理性实体的建设 | 第121-124页 |
四、评价的功利性向道德性的转换 | 第124-129页 |
(一) 辅导员职业评价的善恶标准 | 第124-126页 |
(二) “人本”是统一职业评价的标准 | 第126-129页 |
结语 | 第129-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4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40-141页 |
致谢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