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8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主流经济学的效率论 | 第11-12页 |
·伦理学上的正义理念 | 第12-14页 |
·研究视角与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视角 | 第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相关理论 | 第18-27页 |
·相关概念 | 第18-21页 |
·权利及其实质 | 第18-19页 |
·权利的划分 | 第19-20页 |
·正义与公平 | 第20页 |
·保障与激励 | 第20-21页 |
·交换与合作 | 第21页 |
·相关理论 | 第21-27页 |
·正义的权利理论 | 第21-23页 |
·产权理论 | 第23-24页 |
·保障理论 | 第24-25页 |
·激励理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正义的权利观:交换与合作行为的基础 | 第27-35页 |
·交换与合作行为中的权利观 | 第27-29页 |
·正义的权利观 | 第29-32页 |
·正义的权利观说明 | 第32-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保障:交换与合作行为的第一要义 | 第35-41页 |
·正义基础上的保障 | 第35-36页 |
·权利“内核”的保障 | 第36-37页 |
·交换中的保障 | 第37-39页 |
·合作中的保障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激励:交换与合作行为的第二要义 | 第41-48页 |
·保障基础上的激励 | 第41-42页 |
·交换中的激励 | 第42-43页 |
·雇佣劳动下的激励:交换与合作共存中的激励 | 第43-45页 |
·合作中的激励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六章 政策含义:以“土地换保障”为例 | 第48-60页 |
·“土地换保障”的进化历程及其路径选择 | 第48-53页 |
·“土地换保障”的进化历程 | 第48-50页 |
·“土地换保障”的法律支撑与约束 | 第50-52页 |
·“土地换保障”的路径选择 | 第52-53页 |
·“土地换保障”中的权利置换:利益的补偿机制及共享机制 | 第53-58页 |
·“土地换保障”中的权利非对等性 | 第53-54页 |
·权利非对等下的利益补偿机制:多方博弈结果 | 第54-56页 |
·符合正义的权利置换:利益的共享机制 | 第56-58页 |
·“土地换保障”的积极意义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58-60页 |
·积极意义 | 第58页 |
·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58-60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