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文献回顾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研究的内容、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的内容及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7页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注册会计师行业协同监管相关理论 | 第18-31页 |
·政府规制理论 | 第18-20页 |
·政府与市场 | 第18页 |
·监管内涵及行政监督与行业自律定义界定 | 第18-19页 |
·公共利益理论与部门利益理论 | 第19-20页 |
·协同理论与注册会计师行业协同监管 | 第20-22页 |
·监管主体 | 第21页 |
·监管客体 | 第21页 |
·权力分配、制衡与协同机制 | 第21-22页 |
·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能和特点 | 第22-24页 |
·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能 | 第22-23页 |
·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特点 | 第23-24页 |
·政府监管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必要性 | 第24-27页 |
·减少审计信息的负外部效应 | 第24-25页 |
·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 | 第25-26页 |
·弥补审计制度存在的缺陷 | 第26-27页 |
·行业自律主体定位与作用 | 第27-29页 |
·行业协会的概念和定位 | 第28页 |
·行业协会的作用 | 第28-29页 |
·行政监督与行业自律协同的必要性 | 第29-31页 |
·注册会计师协会行业自律必不可少 | 第29页 |
·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需要加强政府行政监督 | 第29-31页 |
第3章 国内外注册会计师行业协同监管的演进历程分析 | 第31-40页 |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协同监管历史沿革 | 第31-34页 |
·完全行政主导阶段 | 第31页 |
·准政府监管阶段 | 第31-32页 |
·政府主导监管阶段 | 第32-34页 |
·西方国家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协同机制的演变及启示 | 第34-40页 |
·西方国家注册会计师行业协同监管的演变 | 第34-38页 |
·英美德日国家注册会计师行业协同监管的启示 | 第38-40页 |
第4章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及协同监管现状分析 | 第40-50页 |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 第40-43页 |
·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 第40-42页 |
·违法违规现象较为普遍 | 第42-43页 |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基本情况 | 第43-45页 |
·法律法规 | 第43页 |
·政府监督 | 第43-44页 |
·行业自律 | 第44页 |
·协同情况 | 第44-45页 |
·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督与行业自律不协同的现象及原因分析 | 第45-50页 |
·行政管理与自律管理界限不明 | 第45-46页 |
·行政监管机构之间缺乏协同机制 | 第46-48页 |
·财政部门内设机构与注册会计师协会协同不够 | 第48-50页 |
第5章 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督与行业自律协同机制构建的策略 | 第50-56页 |
·协同机制构建的原则 | 第50页 |
·协同机制构建的目标 | 第50-51页 |
·建立具有协同结构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体制 | 第51-52页 |
·健全完善法律约束机制 | 第51页 |
·完善政府监督管理机制 | 第51-52页 |
·健全行业自律管理体制 | 第52页 |
·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内部协同策略 | 第52-56页 |
·厘清政府和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管界限 | 第52-53页 |
·构建财政部门与行业自律团体协调机制 | 第53页 |
·构建日常协同监控机制 | 第53-54页 |
·构建联合开展执业质量检查机制 | 第54页 |
·构建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 第54-55页 |
·构建行政处罚与自律惩戒互补机制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及参与的课题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