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合法以及固定化酶法制备D-塔格糖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前言 | 第9-19页 |
| ·D-塔格糖的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 ·结构与理化性质 | 第9-10页 |
| ·D-塔格糖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 第10页 |
| ·D-塔格糖的国内外生产现状 | 第10-11页 |
| ·L-阿拉伯糖异构酶以及络合剂与单糖的作用 | 第11-13页 |
| ·L-阿拉伯糖异构酶概述 | 第11-12页 |
| ·络合剂与糖类之间的络合作用 | 第12-13页 |
| ·固定化酶 | 第13-17页 |
| ·固定化酶概述 | 第13-14页 |
| ·固定化酶的方法及载体 | 第14-16页 |
| ·L-阿拉伯糖异构酶的固定化 | 第16-17页 |
| ·乳糖酶及其固定化 | 第17页 |
| ·立题背景与意义 | 第17-18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27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19页 |
|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 ·主要试剂 | 第19页 |
| ·主要仪器 | 第19页 |
| ·实验方法 | 第19-27页 |
| ·L-阿拉伯糖异构酶活性以及转化率的测定 | 第19-20页 |
| ·络合剂对合成 D-塔格糖反应的影响 | 第20-21页 |
| ·乳糖酶的活性以及转化率的测定 | 第21-23页 |
| ·固定化乳糖酶载体的选择 | 第23-24页 |
| ·SBA-15 固定化乳糖酶的条件优化 | 第24页 |
| ·固定化乳糖酶的酶学性质及稳定性研究 | 第24-25页 |
| ·固定化 L-AI 方法的选择 | 第25页 |
| ·固定化 L-AI 条件的优化 | 第25-26页 |
| ·固定化 L-AI 酶学性质与游离酶的比较 | 第26-27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7-47页 |
| ·络合剂对酶法合成 D-塔格糖反应的影响 | 第27-31页 |
| ·硼酸和钼酸盐对酶法合成 D-塔格糖的影响 | 第27页 |
| ·pH 对不同体系催化效果的影响 | 第27-28页 |
| ·硼酸(盐)与半乳糖摩尔浓度比的影响 | 第28-29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 ·不同加酶量对转化率的影响 | 第30页 |
| ·不同体系中底物 D-半乳糖的转化曲线 | 第30-31页 |
| ·固定化乳糖酶载体的选择 | 第31-32页 |
| ·SBA-15 固定化乳糖酶的条件优化 | 第32-36页 |
| ·吸附时间的优化 | 第32-33页 |
| ·吸附 pH 的优化 | 第33页 |
| ·戊二醛浓度的优化 | 第33-34页 |
| ·加酶量的优化 | 第34-35页 |
| ·交联时间的优化 | 第35页 |
| ·正交试验 | 第35-36页 |
| ·固定化乳糖酶的酶学性质及稳定性研究 | 第36-39页 |
| ·最适温度与温度稳定性 | 第36-37页 |
| ·最适 pH 与 pH 稳定性 | 第37-38页 |
| ·水解乳糖的操作稳定性 | 第38-39页 |
| ·贮存稳定性 | 第39页 |
| ·固定化 L-AI 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 第39-44页 |
| ·固定化 L-AI 方法的选择 | 第39-40页 |
| ·海藻酸钠和明胶浓度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 ·CaCl2溶液浓度的优化 | 第41页 |
| ·硬化时间的优化 | 第41-42页 |
| ·颗粒大小的优化 | 第42页 |
| ·戊二醛浓度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 | 第42-44页 |
| ·固定化 L-AI 与游离酶性质的比较 | 第44-47页 |
| ·固定化 L-AI 的最适反应温度与 pH | 第44页 |
| ·固定化 L-AI 的 pH 稳定性与热稳定性 | 第44-45页 |
| ·贮存稳定性 | 第45页 |
| ·两步固定化酶法生产 D-塔格糖的可行性 | 第45-47页 |
| 4 主要结论 | 第47页 |
| 问题和展望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 附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