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4页
 (一) 研究意义第10页
 (二) 研究现状第10-12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三) 研究方法第12页
 (四) 重点、难点、创新点第12-14页
一、 后现代主义的概述第14-22页
 (一) 后现代主义的界定第14-18页
  1. 理论界存在的几种说法第15页
  2. 后现代主义主要代表人的思想第15-18页
 (二)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理论主张第18-22页
  1. 反对结构主义,倡导后结构主义第18-19页
  2. 反对本质主义,倡导多元主义第19-20页
  3. 反对整体主义,倡导局部与边缘第20-21页
  4. 反对理性主义,倡导非理性主义第21-22页
二、 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第22-30页
 (一) 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积极影响第22-23页
  1. 有利于大学生多样化思维的培养第22页
  2. 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第22-23页
  3. 有利于大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第23页
 (二) 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消极影响第23-26页
  1. 淡化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第23-24页
  2. 消解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第24-25页
  3. 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第25-26页
 (三) 后现代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第26-30页
  1. 后现代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挑战第26-27页
  2. 后现代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观的挑战第27-28页
  3. 后现代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观的挑战第28-30页
三、 应对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对策第30-44页
 (一) 价值澄清,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后现代主义第30-33页
  1. 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引导标准第30-31页
  2. 客观辨证的评价后现代主义第31-33页
 (二) 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观第33-36页
  1. 课程目标:从知识的传授到对人的关怀第34页
  2. 课程内容: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第34-35页
  3. 课程结构:从相互分离到有机整合第35-36页
  4. 课程评价:从统一标准到包容差异性第36页
 (三) 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观第36-39页
  1. 关注学生生命的整体第37页
  2. 课程与教学的整合统一第37-38页
  3. 教学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第38-39页
 (四) 重塑和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生关系第39-44页
  1. 建立交互主体性的师生关系第39-40页
  2. 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第40-41页
  3. 建立意义共建的师生关系第41-42页
  4. 建立共历生命成长的师生关系第42-44页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附录第47-49页
后记第49-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及运用
下一篇:大众文化视角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