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一、 绪论 | 第8-12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2页 |
二、 陈独秀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历程 | 第12-18页 |
(一) 民主主义的引进与宣传 | 第12-15页 |
1、 由“选学妖孽”转为康梁派 | 第12-13页 |
2、 由改良主义转为民主主义 | 第13-14页 |
3、 对民主主义的宣传 | 第14-15页 |
(二) 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与接受 | 第15-18页 |
三、 陈独秀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活动 | 第18-27页 |
(一) 著书立说,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 | 第18-20页 |
1、 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宣传 | 第18-19页 |
2、 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和“劳工专政”思想的宣传 | 第19-20页 |
3、 对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说的宣传 | 第20页 |
(二) 领导和创建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 | 第20-22页 |
(三) 组织、参加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论战 | 第22-24页 |
1、 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 第22-23页 |
2、 关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 第23-24页 |
(四) 领导、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 | 第24-27页 |
1、 发起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 第24-25页 |
2、 指导成立各地共产主义小组 | 第25-26页 |
3、 组织和指导中共一大的召开 | 第26-27页 |
四、 陈独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特点 | 第27-31页 |
(一) 重点突出的介绍马克思主义 | 第27-28页 |
(二) 形式多样的传播马克思主义 | 第28-29页 |
(三) 结合实际的运用马克思主义 | 第29-31页 |
五、 陈独秀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 第31-35页 |
(一) 陈独秀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 | 第31-32页 |
(二) 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基础 | 第32-33页 |
(三)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来源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