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15页 |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3页 |
|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 第13-15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 ·员工满意度 | 第15-22页 |
| ·员工满意度概念的界定 | 第15页 |
| ·员工满意度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 ·前因变量与后果变量的研究 | 第17-20页 |
| ·国内外工作满意度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 ·离职倾向 | 第22-24页 |
| ·离职倾向的概念 | 第22页 |
| ·离职的研究概述 | 第22-23页 |
| ·离职的影响 | 第23-24页 |
| ·离职的测量 | 第24页 |
| ·员工满意度与离职倾向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 第24-25页 |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25页 |
| ·以往研究小结 | 第25-27页 |
| 3. 研究设计 | 第27-30页 |
| ·实证研究的思路 | 第27-28页 |
| ·研究工具 | 第28-29页 |
| ·工作满意度量表设计 | 第28页 |
| ·离职倾向量表设计 | 第28页 |
| ·人口特征变量方面 | 第28-29页 |
| ·研究假设 | 第29页 |
|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第29-30页 |
| 4. 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30-69页 |
| ·样本结构分析 | 第30-32页 |
| ·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 | 第32-34页 |
| ·信度检验 | 第32-33页 |
| ·效度检验 | 第33-34页 |
| ·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现状及构成因素 | 第34-38页 |
| ·满意度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 ·满意度量表的因子分析 | 第35-38页 |
| ·员工离职意愿的现状 | 第38-40页 |
| ·离职倾向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8-39页 |
| ·离职意愿量表的因子分析 | 第39-40页 |
| ·员工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的相关分析 | 第40-41页 |
| ·回归分析 | 第41-42页 |
| ·差异性检验 | 第42-62页 |
| ·不同性别的员工群体的独立样本T检验 | 第42-44页 |
| ·已婚、未婚两种员工群体的独立样本T检验 | 第44-46页 |
| ·年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46-49页 |
| ·教育程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49-52页 |
| ·工作年限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52-56页 |
| ·不同职位级别群体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56-59页 |
| ·不同年收入群体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59-62页 |
| ·四川省不同企业性质之间员工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的数据对比分析 | 第62-69页 |
| ·四川省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描述性分析 | 第63页 |
| ·不同企业性质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 第63-66页 |
| ·不同企业性质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分析 | 第66-69页 |
| 5. 数据分析结果的讨论 | 第69-76页 |
| ·四川省员工满意度及离职倾向现状分析 | 第69-70页 |
| ·本文四个假设的论证结果分析 | 第70-74页 |
| ·四川省不同所有制企业员工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的比较分析 | 第74-76页 |
| 6. 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降低员工离职倾向的对策及建议 | 第76-84页 |
| ·建立科学的薪酬福利体系 | 第76-77页 |
| ·改善企业软环境,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组织文化氛围 | 第77-78页 |
| ·改善企业加班制度,适度提高员工休假待遇 | 第78页 |
| ·完善员工晋升机制 | 第78-79页 |
| ·合理规划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 第79-81页 |
|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 第81页 |
| ·对员工进行“个性化”分类管理 | 第81-82页 |
| ·做好员工离职分析,稳定企业人才队伍 | 第82页 |
| ·针对不同的企业性质,做好重点管理 | 第82-84页 |
| 7. 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第84-86页 |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84页 |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84-85页 |
|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第85-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 附录 | 第89-92页 |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