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图像空间关系描述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7页 |
·空间和空间关系的定义 | 第13-14页 |
·空间关系的认知和描述 | 第14-16页 |
·课题实际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17-23页 |
·空间关系形式化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空间关系自然语言描述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空间关系描述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本文研究内容和安排 | 第23-25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3页 |
·论文安排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空间方向关系的基础理论 | 第25-37页 |
·基本概念 | 第25-32页 |
·空间对象的分类 | 第25-26页 |
·空间方向关系的定义 | 第26-27页 |
·空间方向关系参考框架 | 第27-31页 |
·观察角度 | 第31页 |
·基本方向 | 第31-32页 |
·空间方向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 第32-34页 |
·空间方向关系的性质 | 第32-33页 |
·空间方向关系的特点 | 第33-34页 |
·空间方向关系的分类 | 第34页 |
·空间方向关系基础理论框架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空间方向关系的影响因素与形式化模型分析 | 第37-54页 |
·影响空间方向关系的因素 | 第37-42页 |
·图形库的建立 | 第37-38页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2页 |
·空间方向关系形式化模型分析 | 第42-53页 |
·现有形式化模型分析 | 第42-51页 |
·现有空间方向关系形式化模型比较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基于新的直方图的空间方向关系形式化模型 | 第54-82页 |
·基于可视域直方图的空间方向关系形式化模型 | 第54-63页 |
·观察者参考框架与可视域 | 第54-55页 |
·可视域直方图 | 第55-57页 |
·模糊数学基础 | 第57-59页 |
·空间方向关系判定 | 第59-61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四叉树直方图 | 第63-70页 |
·图形综合 | 第63-64页 |
·四叉树划分 | 第64-65页 |
·获得四叉树直方图 | 第65-68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基于四叉树直方图的空间方向关系判定方法 | 第70-80页 |
·基本方向关系模糊判定方法 | 第71-74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4-76页 |
·特殊方向关系模糊判定方法 | 第76-78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五章 空间关系自然语言组合描述 | 第82-104页 |
·人的空间方向关系自然语言描述分析 | 第82-86页 |
·语料库的建立 | 第82-83页 |
·语料的切分和词性标注 | 第83-84页 |
·句法模式识别 | 第84-85页 |
·细粒度构词模式识别 | 第85-86页 |
·基于模糊规则的空间关系自然语言组合描述 | 第86-98页 |
·主、次方向词选取 | 第86页 |
·基于模糊规则的表示程度的修饰词选取 | 第86-90页 |
·特殊方向关系词选取 | 第90-91页 |
·距离关系词选取 | 第91页 |
·基于句法模式的空间关系自然语言组合描述 | 第91-92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92-98页 |
·基于细节空间关系的自然语言组合描述 | 第98-103页 |
·细节空间关系 | 第99-100页 |
·基于细节空间关系的自然语言组合描述 | 第100-101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01-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4-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6页 |
附录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11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