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正义观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Pеферат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10页 |
| 第一章 休谟正义观的时代背景、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 | 第10-19页 |
| 第一节 休谟正义观的时代背景 | 第10-11页 |
| 第二节 历史渊源 | 第11-16页 |
| 一、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正义思想 | 第11-14页 |
| 二、 霍布斯和洛克的契约论 | 第14-15页 |
| 三、 哈奇逊和曼德威尔的人性说 | 第15-16页 |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 一、 知性论的认识前提 | 第16-17页 |
| 二、 情感主义的道德基础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休谟正义思想的构建 | 第19-28页 |
| 第一节 休谟正义观的条件 | 第19-23页 |
| 一、 自然因素条件和人性因素条件 | 第19-21页 |
| 二、 人类协议 | 第21-23页 |
| 第二节 正义的性质 | 第23-28页 |
| 一、 人为之德与自然之德的区别 | 第23-25页 |
| 二、 人为之德:正义 | 第25-28页 |
| 第三章 正义的基本内涵 | 第28-37页 |
| 第一节 正义与财产权 | 第28-33页 |
| 一、 正义与财产权的产生 | 第28-29页 |
| 二、 财产权形成理论 | 第29-30页 |
| 三、 正义的作用:保护财产权 | 第30-33页 |
| 第二节 正义与政府 | 第33-37页 |
| 一、 政府的起源 | 第34-35页 |
| 二、 政府存在的条件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休谟正义观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 第37-45页 |
| 第一节 休谟正义思想的影响 | 第37-42页 |
| 一、 休谟的正义思想对功利主义的影响 | 第37-39页 |
| 二、 休谟的正义思想对亚当·斯密的影响 | 第39-40页 |
| 三、 休谟的正义思想对罗尔斯的影响 | 第40-42页 |
| 第二节 休谟正义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42-45页 |
| 一、 以情感挑战理性 | 第42-43页 |
| 二、 休谟的正义思想对现代自由主义的启示 | 第43-45页 |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