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现代哲学(1919年~)论文

圆教与圆善--牟宗三《圆善论》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第7-12页
 一、 《圆善论》的研究意义第7-8页
 二、 牟宗三的“圆善”理论与《圆善论》第8-10页
 三、 《圆善论》的研究方法第10-12页
第一章 最高善与圆善:概念的确立及问题的提出第12-19页
 第一节 康德对最高善的批判与继承第12-14页
  一、 最高善问题的历史溯源第12-13页
  二、 康德对“最高善”概念的肯定第13页
  三、 “德福一致”由分析命题向综合命题的转换第13-14页
 第二节 康德的最高善论第14-17页
  一、 先天的道德法则决定最高善必为真第14-15页
  二、 最高善在实践上是如何可能的第15-17页
 第三节 牟宗三对康德最高善论的批判与扭转第17-19页
第二章 无限智心:方案的转化与保证第19-27页
 第一节 以无限智心消解康德的“三大设准”第19-20页
  一、 对“自由意志”、“灵魂不灭”的消解第19-20页
  二、 对“上帝存在”的消解第20页
 第二节 以无限智心保证“德福一致”第20-22页
  一、 儒家之“本心”、“仁心”第20-21页
  二、 道家之“道心”、“玄智”第21页
  三、 佛家之“般若智”、“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第21-22页
 第三节 本心仁体:无限智心之创生性宗骨第22-27页
  一、 仁体、仁心在理论上的肯定第22-23页
  二、 本心仁体之“创生性”第23-25页
  三、 本心、仁体对“德福一致”的保证第25-27页
第三章 圆教:路径的突破与创新第27-34页
 第一节 圆教的义蕴第27-28页
  一、 从表达涅槃的方式说圆教第27-28页
  二、 由佛性之“圆满无尽,主伴具足”确定圆教的意义第28页
 第二节 圆教的模式第28-31页
  一、 《般若经》之“融通淘汰”第28-29页
  二、 《法华经》之“开权显实”、“发迹显本”第29-31页
 第三节 诡谲的“即”之原则第31-34页
  一、 非分解的“即”第31-32页
  二、 “同体”而非“异体”第32页
  三、 华严宗——别教一乘圆教第32页
  四、 天台宗——同教一乘圆教第32-34页
第四章 圆善的证成第34-43页
 第一节 解脱之圆教与圆善第34-37页
  一、 佛教式的“德福一致”之圆善第34-35页
  二、 道家“迹本圆融”之圆境与圆善第35-37页
 第二节 大中至正之圆教与圆善第37-43页
  一、 儒家圆教之“义理纲维”第38页
  二、 儒家圆教之体发展、完成第38-41页
  三、 儒家之圆教对圆善的真正实现第41-43页
结论第43-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休谟正义观研究
下一篇:马一浮对中国传统思想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