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代启示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12页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8页
 二、 文献综述第8-11页
  (一)国内研究情况第8-10页
  (二)国外研究情况第10-11页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一章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第12-20页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形成的条件第12-16页
  一、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形成的思想渊源第12-14页
  二、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第14-16页
 第二节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第16-19页
  一、 孕育萌芽阶段第16-17页
  二、 形成发展阶段第17-18页
  三、 成熟阶段第18-19页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二章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第20-31页
 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第20-26页
  一、 关于人的本质第20-21页
  二、 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第21-22页
  三、 人的能力和素质的多方面发展第22-23页
  四、 人的社会关系的普遍性和全面性第23-25页
  五、 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第25-26页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及途径第26-30页
  一、 实现全面发展的客观条件第26-28页
  二、 实现全面发展的主观条件第28-29页
  三、 实现全面发展的途径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中国领导集体的理论探索实践第31-41页
 第一节 毛泽东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第31-32页
  一、 德智体全面发展思想的提出第31-32页
  二、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实践途径第32页
 第二节 邓小平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贡献第32-34页
  一、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先决条件第33页
  二、 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支持第33-34页
  三、 培育“四有”新人第34页
 第三节 江泽民立足当代的重大理论创新第34-37页
  一、 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第35-37页
  二、 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重大意义第37页
 第四节 胡锦涛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新贡献第37-39页
  一、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第38页
  二、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第41-50页
 第一节 当前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第41-45页
  一、 政治因素第41-42页
  二、 经济因素第42-43页
  三、 文化因素第43-44页
  四、 生态环境因素第44-45页
 第二节 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45-49页
  一、 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第46-47页
  二、 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第47页
  三、 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保障第47-48页
  四、 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教育保障第48-49页
  五、 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环境保障第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黑格尔的东方艺术观
下一篇:休谟正义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