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科院校艺术团建设与发展的思考--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选题由来 | 第10-12页 |
| ·选题意义 | 第12-15页 |
|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 ·实践意义 | 第13-15页 |
| ·研究的现状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第2章 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理论意义 | 第17-24页 |
| ·高校大学生艺术团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 | 第17-21页 |
| ·艺术教育的概念 | 第17-18页 |
| ·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第18-19页 |
| ·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 第19-21页 |
| ·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概论 | 第21-24页 |
| ·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定义及定位 | 第21页 |
| ·高校大学生艺术社团的组成 | 第21-22页 |
| ·高校大学生艺术社团的特点 | 第22页 |
| ·高校大学生艺术社团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 第22-24页 |
| 第3章 工科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 第24-35页 |
| ·工科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现状 | 第24-26页 |
| ·部分工科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初具规模 | 第24-25页 |
| ·工科院校大学生艺术团活动内容日益丰富 | 第25页 |
| ·工科院校大学生艺术团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 第25页 |
| ·艺术教育经费和师资进一步充实 | 第25-26页 |
| ·工科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存在的问题 | 第26-31页 |
| ·人才匮乏 | 第26-27页 |
| ·教师对伍不稳定导致指导乏力 | 第27-29页 |
| ·缺乏专业系统的管理模式 | 第29-30页 |
| ·艺术教育普及不够 | 第30页 |
| ·大学生艺术团保障措施不到位 | 第30-31页 |
| ·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 ·专业分布不均衡 | 第31-32页 |
| ·理工科院校学生性别差异较大 | 第32-33页 |
| ·难点分析 | 第33-35页 |
| ·宣传不到位造成招新困难 | 第33页 |
| ·艺术教育受重视的程度不够 | 第33页 |
| ·队伍的团队意识不强 | 第33-34页 |
| ·缺乏专业的教师及场地 | 第34-35页 |
| 第4章 工科院校艺术团工作建设的实践途径 | 第35-56页 |
| ·工科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启示 | 第35-36页 |
| ·合理地构建艺术团组成及各岗位职责 | 第36-38页 |
| ·进一步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 第38-50页 |
| ·艺术团工作的激励制度 | 第39-41页 |
| ·艺术团工作的监督制度 | 第41-46页 |
| ·艺术团工作的奖惩制度 | 第46-50页 |
| ·资源整合 | 第50-54页 |
| ·建立一支健全的指导队伍 | 第50-52页 |
| ·艺术特长生是不可缺少的力量 | 第52页 |
| ·坚持教学与实践的统一 | 第52-54页 |
| ·大学生艺术社团发展的网络化与社会化 | 第54-56页 |
| 结语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