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论 | 第10-18页 |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1. 基本理论 | 第18-26页 |
·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 | 第18-19页 |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 第19页 |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比例学说 | 第19-21页 |
·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 | 第21-23页 |
·利益集团理论 | 第23-26页 |
2. 我国钢铁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26-29页 |
·我国钢铁产品出口现状 | 第26-27页 |
·我国钢铁出口发展趋势 | 第27-29页 |
3.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钢铁产品遭遇反倾销的经济效应分析 | 第29-37页 |
·钢铁反倾销的公共利益与利益集团效应 | 第29-31页 |
·钢铁产品反倾销的经济效应分析 | 第31-37页 |
·金融危机下的反倾销博弈分析 | 第31-34页 |
·金融危机下钢铁反倾销的经济福利效应分析 | 第34-36页 |
·钢铁反倾销对国家经济安全效应分析 | 第36-37页 |
4.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钢铁产业遭遇反倾销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45页 |
·我国钢铁产品出口遭遇反倾销的内部因素 | 第37-41页 |
·产业缺乏规模效应 | 第37-38页 |
·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 第38-39页 |
·国内钢铁企业低价竞销现象严重 | 第39-40页 |
·企业产品出口应对危机能力弱 | 第40-41页 |
·我国钢铁产品出口遭遇反倾销的外部因素 | 第41-45页 |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与我国互补 | 第41-42页 |
·新兴发展中国家对垄断产业的保护与我国钢铁出口形成竞争 | 第42-43页 |
·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 第43-44页 |
·"中国威胁论" | 第44页 |
·金融危机下国外对钢铁进口的限制 | 第44-45页 |
5.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钢铁产业应对反倾销对策 | 第45-55页 |
·强化政府应对反倾销的作用 | 第45-50页 |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努力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 第46页 |
·充分利用国际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合法权益 | 第46-47页 |
·加强钢铁出口监管力度,维护正常的出口秩序 | 第47-48页 |
·设立钢铁反倾销应诉基金 | 第48页 |
·聘用有经验的国际律师团队,同时培养反倾销专业人才 | 第48-49页 |
·建立钢铁反倾销预警监测体系 | 第49-50页 |
·我国钢铁企业应对反倾销应采取的策略 | 第50-53页 |
·企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 | 第50-51页 |
·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提高产品竞争力 | 第51-52页 |
·提高企业自身技术,优化产品出口结构 | 第52-53页 |
·优化产业链结构 | 第53页 |
·我国钢铁协会应对反倾销应采取的策略 | 第53-55页 |
总结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