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导言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警务工作中的市场化 | 第11-18页 |
| 第一节 计划经济的弊端 | 第11-14页 |
| 一、计划经济管理的被动性 | 第12页 |
| 二、设置“打击指标”的危害性 | 第12-14页 |
| 第二节 市场化中的警务操作 | 第14-18页 |
| 一、市场经济的自主性要求警察要自主运作,不能被动运作 | 第16页 |
| 二、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要求警察要搭准脉搏,把握走势 | 第16-17页 |
| 三、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警察要联动运作,不能闷头运作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警务工作中的社会化 | 第18-23页 |
| 第一节 警力有限民力无限 | 第18-20页 |
| 一、社会阶层需求差异 | 第18页 |
| 二、多元化社会资源的参与 | 第18-20页 |
| 第二节 在社会治安防控中推进社区警务 | 第20-23页 |
| 一、改变警察职能 | 第20-21页 |
| 二、社区警务的社会化 | 第21-22页 |
| 三、培育社会治安生态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警务工作中的信息化 | 第23-28页 |
| 第一节 虚拟社会中的犯罪 | 第23-26页 |
| 一、网络违法犯罪的种类 | 第23-25页 |
| 二、警察应对虚拟社会管控的方式 | 第25-26页 |
| 第二节 情报就是资源,情报就是武器 | 第26-27页 |
| 第三节 信息化带来警务理念的更新 | 第27-28页 |
| 一、警务信息化的应用 | 第27-28页 |
| 二、信息化中的木桶定律 | 第28页 |
| 第四章 警务工作中的复合化 | 第28-32页 |
| 第一节 “一警多能”与“一专多能” | 第29-30页 |
| 一、 “博士型”警察 | 第29页 |
| 二、“专家型”警察 | 第29-30页 |
| 第二节 引入“公民警校”的公众机制 | 第30-32页 |
| 一、公民警校的概念 | 第30-31页 |
| 二、公民警校在国内的运用 | 第31-32页 |
| 第五章 警务工作中的智力化 | 第32-35页 |
| 一、外部执法环境的变化 | 第32-33页 |
| 二、 斗理与斗法在现代社会警情中的作用 | 第33-35页 |
| 第六章 警务工作中的公关化 | 第35-41页 |
| 第一节 警察公关时代的到来 | 第35-36页 |
| 一、境外警察部门在警察公关方面的做法 | 第35页 |
| 二、国内对警察公关问题的探究 | 第35-36页 |
| 第二节 警察形象与警察文化的公众化 | 第36-41页 |
| 一、警察文化的概念 | 第36页 |
| 二、警察文化的作用 | 第36-38页 |
| 三、服务理念与治长导向 | 第38-41页 |
| 结语 | 第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后记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