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蝙蝠耳的仿生麦克风轮廓模型的数值分析
摘要 | 第1-15页 |
Abstract | 第15-19页 |
符号和缩略词 | 第19-20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20-3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20-27页 |
§1.1.1.仿生学的概念 | 第20-23页 |
§1.1.2.仿生学的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1.3.仿生学的发展 | 第24-27页 |
§1.2 蝙蝠的生物特点 | 第27-36页 |
§1.2.1.蝙蝠的声呐系统及研究意义 | 第29-32页 |
§1.2.2.蝙蝠声音信号的分类 | 第32-33页 |
§1.2.3.标定蝙蝠声波的参数 | 第33-34页 |
§1.2.4.蝙蝠捕食过程的声波 | 第34-35页 |
§1.2.5.菊头蝠科蝙蝠的特征 | 第35-36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36-39页 |
§1.3.1.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36-37页 |
§1.3.2.论文的目的、创新和意义 | 第37-39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和过程 | 第39-60页 |
§2.1 蝙蝠样品的采集 | 第39-40页 |
§2.2 CT扫描与三维重建 | 第40-42页 |
§2.2.1.样品的CT扫描 | 第40-41页 |
§2.2.2.重建过程描述 | 第41-42页 |
§2.3 图像处理和三维模型建立 | 第42-46页 |
§2.3.1.图像处理 | 第43页 |
§2.3.2.利用VTK建立三维模型 | 第43-44页 |
§2.3.3 "人工"耳道 | 第44-46页 |
§2.3.4.声源和声场互易原理 | 第46页 |
§2.4 有限元声场模拟计算 | 第46-55页 |
§2.5 基尔霍夫积分和向远场投影 | 第55-58页 |
§2.5.1.远场定义 | 第55-56页 |
§2.5.2.基尔霍夫积分 | 第56-58页 |
§2.6 斜截式喇叭模型设计理论 | 第58-60页 |
第三章 大菊头蝠的声场 | 第60-79页 |
§3.1 仿真计算频率范围的确定 | 第60-62页 |
§3.2 大菊头蝠的发射声场 | 第62-63页 |
§3.3 声场分布的生物行为学讨论 | 第63-73页 |
§3.3.1.CF频段的搜索作用 | 第64-69页 |
§3.3.2.FM频段的定位作用 | 第69-71页 |
§3.3.3.下部主瓣的作用 | 第71-73页 |
§3.4 翼状叶的声学功能 | 第73-76页 |
§3.5 蝙蝠耳廓的接收声场 | 第76-79页 |
第四章 蝙蝠仿生耳模型 | 第79-103页 |
§4.1 仿生耳模型的设计参数 | 第79-81页 |
§4.2 无翼状叶的仿生耳模型 #80· | 第81-89页 |
§4.2.1.简化模型构成 | 第81-83页 |
§4.2.2.声场结果和讨论 | 第83-87页 |
§4.2.3.应用探索 | 第87-89页 |
§4.3 有翼状叶的仿生耳模型 #88· | 第89-103页 |
§4.3.1.翼状叶模型构成 | 第89-91页 |
§4.3.2.翼状叶模型的研究频带 | 第91-92页 |
§4.3.3.翼状叶的作用 | 第92-94页 |
§4.3.4.翼状叶的位置影响 | 第94-98页 |
§4.3.5.翼状叶的厚度影响 | 第98-99页 |
§4.3.6.翼状叶的长度影响 | 第99-100页 |
§4.3.7.圆锥体角度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4.3.8.切面角度的影响 | 第101页 |
§4.3.9.耳道位置的影响 | 第101-103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03-105页 |
§5.1 研究小结 | 第103-104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6-117页 |
附录 外文论文 | 第117-13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