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概述 | 第9-19页 |
(一)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概述 | 第9-12页 |
1.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起源 | 第9页 |
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内涵 | 第9-10页 |
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类型 | 第10-11页 |
4. 我国学术界对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观点 | 第11-12页 |
(二)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 | 第12-16页 |
1. 宪政理论 | 第12-14页 |
2. 程序正义理论 | 第14-16页 |
(三)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分析 | 第16-19页 |
1. 保障人权的价值 | 第16-17页 |
2. 限制公权力滥用的价值 | 第17-19页 |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比较研究 | 第19-33页 |
(一) 英美法系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19-27页 |
1. 美国 | 第19-25页 |
2. 英国 | 第25-27页 |
(二) 大陆法系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27-30页 |
1. 德国 | 第27-29页 |
2. 法国 | 第29-30页 |
(三) 其他国家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30-33页 |
1. 意大利 | 第30-31页 |
2. 日本 | 第31-33页 |
三、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现状考察 | 第33-43页 |
(一) 我国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现状 | 第33-36页 |
(二) 最新出台的证据规定的突破 | 第36-40页 |
1.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 第36-37页 |
2. 《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 第37-40页 |
(三)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40-43页 |
1. 律师无法有效的参与 | 第40-41页 |
2. 法院对排除非法证据的不重视 | 第41-43页 |
四、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基本构想 | 第43-65页 |
(一) 我国建立和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排除模式的必要性 | 第43-45页 |
1. 保障人权的需要,促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宪法化的要求 | 第43-45页 |
2. 真正的实现程序正义的要求 | 第45页 |
(二) 构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体规则 | 第45-49页 |
1. 经依法确认的非法言词证据,应当予以排除,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 第45-47页 |
2. 物证、书证应区别不同情况来对待 | 第47页 |
3. 对于“毒树之果”问题的规定缺失,应借鉴英国的做法 | 第47-49页 |
4. 设立侦查陷井取得的证据应区别对待 | 第49页 |
(三) 建立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程序规则 | 第49-54页 |
1. 提出非法证据排除的主体 | 第50-51页 |
2. 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的时间 | 第51页 |
3. 法院有权提出排除非法证据 | 第51-53页 |
4. 建立中国的米兰达规则 | 第53-54页 |
(四) 确立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例外制度 | 第54-56页 |
(五)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运行所需的配套制度的完善 | 第56-65页 |
1. 侦查机关的纪律与监督制度 | 第57-58页 |
2. 获得律师及时有效帮助 | 第58-59页 |
3. 加强法院监督作用 | 第59-60页 |
4. 引进和建构适合我国的程序性制裁程序 | 第60-61页 |
5. 在审判前设立预审程序和预审庭,截断非法证据进入正式审判程序的途径 | 第61-62页 |
6. 其他方面 | 第62-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