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研究
| 序言 | 第1-10页 |
| 第一章 概论 | 第10-15页 |
| 1.1 企业并购的含义 | 第10-11页 |
| 1.2 企业并购的主要类型 | 第11-12页 |
| 1.3 企业并购的动机和目的 | 第12-13页 |
| 1.4 企业并购的过程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企业并购理论与实证分析 | 第15-26页 |
| 2.1 效率理论 | 第15-19页 |
| 2.2 代理问题与管理主义理论 | 第19-22页 |
| 2.3 信息与信号理论 | 第22-23页 |
| 2.4 税收与再分配理论 | 第23-26页 |
| 第三章 并购类型的原理及风险因素分析 | 第26-41页 |
| 3.1 各类并购的经济原理 | 第26-34页 |
| 3.2 行业及产品周期与并购类型的关系 | 第34-36页 |
| 3.3 各类并购的风险因素分析 | 第36-41页 |
| 第四章 并购与企业战略 | 第41-61页 |
| 4.1 战略制定方法 | 第41-45页 |
| 4.2 并购与公司战略 | 第45-49页 |
| 4.3 战略制定中的量化分析 | 第49-54页 |
| 4.4 并购目标的确定 | 第54-61页 |
| 第五章 并购目标的价格确定 | 第61-72页 |
| 5.1 企业定价方法综述 | 第61-64页 |
| 5.2 企业定价基础 | 第64-66页 |
| 5.3 过度支付问题 | 第66-72页 |
| 第六章 并购结构设计 | 第72-101页 |
| 6.1 支付方式 | 第72-85页 |
| 6.2 税收结构的安排 | 第85-87页 |
| 6.3 融资方式及融资成本分析 | 第87-92页 |
| 6.4 融资方式的选择与企业目标资本结构 | 第92-101页 |
| 第七章 企业并购的整合研究 | 第101-120页 |
| 7.1 与整合相关的一些基本问题 | 第101-104页 |
| 7.2 整合的模式与过程模型 | 第104-106页 |
| 7.3 文化整合 | 第106-111页 |
| 7.4 组织结构的整合与再造 | 第111-118页 |
| 7.5 案例分析 | 第118-120页 |
| 第八章 企业并购的有效性分析 | 第120-132页 |
| 8.1 企业并购有效性分析方法 | 第120-123页 |
| 8.2 并购对股东收益的影响 | 第123-126页 |
| 8.3 并购对经理层的影响 | 第126-127页 |
| 8.4 并购对雇员的影响 | 第127-128页 |
| 8.5 并购对客户及消费者的影响 | 第128页 |
| 8.6 并购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第128-130页 |
| 8.7 并购有效性的综合评价 | 第130页 |
| 8.8 政府政策的变迁与反垄断经济学的新发展 | 第130-132页 |
| 第九章 企业并购的期权价值分析 | 第132-141页 |
| 9.1 并购与实物期权理论 | 第132-135页 |
| 9.2 并购中的成长期权 | 第135-136页 |
| 9.3 混合并购中的柔性期权 | 第136-138页 |
| 9.4 并购中的规模期权 | 第138-139页 |
| 9.5 并购中的放弃期权 | 第139-140页 |
| 9.6 利用期权分析法的意义 | 第140-141页 |
| 第十章 跨国并购 | 第141-160页 |
| 10.1 跨国并购的发展状况 | 第141-142页 |
| 10.2 企业跨国并购的动机 | 第142-145页 |
| 10.3 跨国并购风险 | 第145-149页 |
| 10.4 跨国并购的成功法则 | 第149-151页 |
| 10.5 巨型跨国并购质疑 | 第151-156页 |
| 10.6 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 | 第156-160页 |
| 第十一章 企业并购的意义及发展趋势 | 第160-177页 |
| 11.1 发达国家企业并购活动的历史回顾 | 第160-164页 |
| 11.2 企业并购对宏观、微观经济的影响 | 第164-167页 |
| 11.3 企业并购的意义、问题及难点 | 第167-174页 |
| 11.4 企业并购新趋势 | 第174-1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77-186页 |
| 致谢 | 第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