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我国的构建

摘要第1-7页
引言第7-8页
第一章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概述第8-12页
 一、内涵分析第8-9页
  (一) 概念第8-9页
  (二) 特征第9页
 二、外延界定第9-12页
  (一) 与法定不起诉的异同第9-10页
  (二) 与酌定不起诉的异同第10页
  (三) 与存疑不起诉的异同第10-12页
第二章 附条件不起诉的理论基础第12-17页
 一、思想基础——刑罚观念的演进第12-14页
  (一) 刑罚目的的演进第12-13页
  (二) 刑罚功能的演进第13页
  (三) 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影响第13-14页
 二、诉权基础——起诉便宜主义的发展第14-15页
  (一) 起诉法定主义的反思第14-15页
  (二) 起诉便宜主义的兴起第15页
 三、现实基础——诉讼经济主义的选择第15-17页
  (一) 诉讼经济主义第15-16页
  (二) 效率与公正的关系第16页
  (三) 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影响第16-17页
第三章 境外相关制度简述第17-20页
 一、德国的“暂缓起诉”制度第17页
 二、日本的“缓期起诉”制度第17-18页
 三、美国的“延缓起诉”制度第18-19页
 四、台湾地区“缓起诉”制度第19-20页
第四章 我国附条件起不诉制度现状第20-23页
 一、试点情况第20页
 二、成功经验第20-21页
  (一) 充分准备,稳步推进第20-21页
  (二) 制定完备的配套制度第21页
  (三) 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争取更多支持第21页
 三、存在问题第21-23页
  (一) 适用标准不完善第21-22页
  (二) 未规定考察报告的评估办法第22页
  (三) 缺乏事前监督程序第22-23页
第五章 我国附条件起不诉制度的立法构想第23-29页
 一、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适用第23-25页
  (一) 适用范围第23页
  (二) 适用前提第23-24页
  (三) 考量因素第24页
  (四) 考察期限及义务第24-25页
  (五) 效力第25页
 二、权力的制约与救济第25-29页
  (一) 诉讼程序的制约第26页
  (二) 检察机关的内部监督第26页
  (三) 公安机关的制约第26-27页
  (四) 被害人的制约与救济第27页
  (五) 被不起诉人的制约与救济第27页
  (六) 人民监督员的制约第27-29页
结语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2页
致谢第32页

论文共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以损害赔偿为视角
下一篇:论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