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金调整制度法律问题研究--以司法审判实务为背景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违约金相关基本理论 | 第9-22页 |
(一) 违约行为 | 第9-11页 |
1、违约行为的概念 | 第9-10页 |
2、违约行为的类型 | 第10-11页 |
(二) 违约责任 | 第11-13页 |
1、违约责任的概念 | 第11页 |
2、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 第11-12页 |
3、违约责任的特点 | 第12-13页 |
(三) 违约金 | 第13-22页 |
1、违约金的概念 | 第13页 |
2、违约金的类型 | 第13-18页 |
3、我国违约金的性质 | 第18-22页 |
二、各国关于违约金及其调整的相关法律规定 | 第22-27页 |
(一) 中国古代法 | 第22-23页 |
(二) 国外及台湾地区的法律规定 | 第23-25页 |
1、法国法 | 第23-24页 |
2、德国法 | 第24-25页 |
3、我国台湾地区法律规定 | 第25页 |
(三) 我国大陆地区现行的法律规定 | 第25-27页 |
三、我国违约金调整制度 | 第27-43页 |
(一) 违约金调整的理论基础 | 第27-28页 |
(二) 关于违约金调低的学界观点 | 第28-29页 |
(三) 我国关于违约金调低的司法解释 | 第29-30页 |
(四) 笔者观点 | 第30-39页 |
(五) 违约金过高调低情况下的相关法律问题 | 第39-43页 |
1、违约金调低是依职权还是依申请 | 第39-41页 |
2、法院或仲裁机构是否应当释明 | 第41-42页 |
3、显失公平的认定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