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方山植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20页 |
·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0-19页 |
·植物多样性概念 | 第10页 |
·植物多样性研究意义 | 第10页 |
·植物多样性主要研究内容及发展趋势 | 第10-19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页 |
·本论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9-20页 |
2 研究地区概况 | 第20-22页 |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地质地貌与土壤 | 第20页 |
·气候与水文 | 第20页 |
·植被 | 第20-21页 |
·佛教文化 | 第21-22页 |
3 维管束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 第22-3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 第22-30页 |
·种类组成 | 第22-23页 |
·科级水平统计分析 | 第23-24页 |
·属级水平统计分析 | 第24-28页 |
·区系特殊性分析 | 第28-30页 |
·小结 | 第30-32页 |
4 省沽油种群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 第32-42页 |
·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数据收集 | 第32页 |
·分析方法 | 第32-34页 |
·结果分析 | 第34-40页 |
·种群基本特征 | 第34页 |
·种群所在群落特征 | 第34-36页 |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 第36-40页 |
·小结 | 第40-42页 |
5 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 第42-54页 |
·研究方法 | 第42-43页 |
·数据收集 | 第42页 |
·分析方法 | 第42-43页 |
·结果分析 | 第43-53页 |
·52 个样方基本特征 | 第43-47页 |
·α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 | 第47-50页 |
·β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 | 第50-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6 植被分类和DCA 排序 | 第54-64页 |
·研究方法 | 第54-55页 |
·数据收集 | 第54页 |
·分类方法 | 第54页 |
·植被分类单位和命名 | 第54-55页 |
·排序方法 | 第55页 |
·结果分析 | 第55-63页 |
·植被分类结果 | 第55-61页 |
·DCA 排序结果 | 第61-62页 |
·上方山植被的特殊性及保护价值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7 植物多样性特殊性形成机制及保护对策探讨 | 第64-68页 |
·植物多样性特殊性形成机制探讨 | 第64-65页 |
·植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65页 |
·植被更新困难 | 第65页 |
·稀有植物资源日益减少 | 第65页 |
·药材资源破坏严重 | 第65页 |
·旅游开发影响严重 | 第65页 |
·对策 | 第65-68页 |
·建立自然保护小区 | 第65页 |
·人工抚育更新 | 第65-66页 |
·对稀有种群进行专项研究 | 第66页 |
·进行合理的生态旅游规划 | 第66-68页 |
8 结论、创新和研究展望 | 第68-72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论文创新 | 第69-70页 |
·研究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附录 | 第78-89页 |
个人简介 | 第89-90页 |
导师简介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