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财务困境的界定 | 第10-13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页 |
·研究创新和不足 | 第13-15页 |
2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 | 第15-20页 |
·盈余管理概念 | 第15-16页 |
·盈余管理的特征 | 第16-17页 |
·财务困境公司面临的现实困境 | 第17-18页 |
·财务困境公司盈余管理可能性的思考 | 第18-20页 |
3 财务困境公司盈余管理研究文献回顾 | 第20-28页 |
·财务困境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文献 | 第20-23页 |
·管理者契约的盈余管理 | 第20-21页 |
·避免公司破产的盈余管理 | 第21-22页 |
·基于债务契约的盈余管理 | 第22页 |
·扭亏为盈动机的盈余管理 | 第22-23页 |
·财务困境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的研究文献 | 第23-26页 |
·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 | 第23页 |
·利用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 | 第23页 |
·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 第23-25页 |
·利用非经常性收益进行盈余管理 | 第25-26页 |
·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 第26页 |
·文献启示 | 第26-28页 |
4 样本假设及模型 | 第28-38页 |
·研究假设 | 第28-30页 |
·财务困境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的假设 | 第28-29页 |
·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假设 | 第29-30页 |
·样本数据 | 第30-33页 |
·研究样本 | 第30-31页 |
·控制样本 | 第31-32页 |
·首次亏损前一年度两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第32-33页 |
·盈余管理相关模型设计 | 第33-38页 |
·盈余管理识别模型 | 第33-35页 |
·盈余管理方式的模型设计 | 第35-38页 |
5 盈余管理识别行业模型实证分析 | 第38-43页 |
·连续两年亏损前后年度盈余管理识别分析 | 第38-40页 |
·静态的行业模型分析 | 第38-39页 |
·动态行业模型实证分析 | 第39-40页 |
·摘帽年度前后的盈余管理存在分析 | 第40-42页 |
·静态行业模型分析 | 第40-41页 |
·动态行业模型分析 | 第41-42页 |
·盈余管理识别模型实证分析结论 | 第42-43页 |
6 盈余管理方式的实证分析 | 第43-51页 |
·财务困境公司首次亏损年度盈余管理方式的实证分析 | 第43-45页 |
·财务困境公司与控制样本公司首次亏损年度的描述性统计 | 第43-44页 |
·财务困境公司首次亏损年度的模型分析 | 第44-45页 |
·财务困境公司再次亏损年度的实证分析 | 第45-47页 |
·财务困境公司与控制样本公司再亏年度的描述性统计 | 第45-46页 |
·财务困境公司再次亏损年度的模型分析 | 第46-47页 |
·财务困境公司摘帽年度盈余管理实证分析 | 第47-49页 |
·财务困境公司与控制样本公司摘帽年度的描述性统计 | 第47-48页 |
·财务困境公司摘帽年度的模型分析 | 第48-49页 |
·实证分析结论 | 第49-51页 |
7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51-55页 |
·研究结论 | 第51页 |
·财务困境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 第51-55页 |
·完善财务困境公司治理结构 | 第51-53页 |
·完善财务困境上市公司的监管制度 | 第53页 |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会计准则,注重及时性和清晰性 | 第53-54页 |
·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提高外部审计质量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研究样本公司和控制样本公司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62-63页 |
详细摘要 | 第63-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