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导论 | 第12-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二、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三、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6页 |
四、研究对象、方法与逻辑思路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 | 第18-28页 |
第一节 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特征 | 第18-22页 |
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简介 | 第18-19页 |
二、国有商业银行的本质特征 | 第19-20页 |
三、国有商业银行的优势与劣势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存量现状 | 第22-24页 |
一、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和技术人员 | 第23页 |
二、国有商业银行的一线业务人员及工作特点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 | 第24-28页 |
一、管理上的差异性 | 第24-25页 |
二、素质上的高层次性 | 第25页 |
三、形象上的高要求性 | 第25-26页 |
四、规划上的复合性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 第28-42页 |
第一节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配置概述 | 第28-35页 |
一、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配置的定义 | 第28-29页 |
二、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配置系统 | 第29-30页 |
三、员工能力与岗位匹配 | 第30-33页 |
四、素质模型与岗位配置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 第35-38页 |
一、员工规模急剧膨胀 | 第35-36页 |
二、员工素质亟待提高 | 第36页 |
三、员工结构分布不平衡 | 第36页 |
四、人员配置不合理 | 第36页 |
五、录用机制不健全 | 第36页 |
六、轻使用现象比较突出 | 第36-37页 |
七、晋升渠道不通畅 | 第37页 |
八、岗位素质要求没有明确 | 第37页 |
九、激励机制不完善 | 第37-38页 |
十、人力资源配置缺少整体规划 | 第38页 |
第三节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原因剖析 | 第38-42页 |
一、传统体制下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 | 第38-39页 |
二、国有商业银行新旧体制的撞击 | 第39-42页 |
第三章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配置调整的对策和措施 | 第42-56页 |
第一节 建立健全岗位制度 | 第42-45页 |
一、规范岗位设置 | 第42-44页 |
二、划分岗位类别 | 第44页 |
三、岗位价值评估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合理确定人员规模 | 第45-48页 |
一、科学确定人员规模 | 第45-46页 |
二、适当调整人员结构 | 第46页 |
三、建立健全用人制度 | 第46-47页 |
四、建立人员流动机制 | 第47页 |
五、建立低效人员退出机制 | 第47页 |
六、建立专业化服务机制 | 第47-48页 |
第三节 改革员工招录办法 | 第48-50页 |
一、严格遵循招录原则 | 第48-49页 |
二、合理制定招录计划 | 第49页 |
三、健全内部招聘机制 | 第49页 |
四、创新外部招聘形式 | 第49-50页 |
第四节 完善员工职务晋升体系 | 第50-52页 |
一、国有商业银行改制后的职务体系 | 第50-51页 |
二、建立管理人员职务晋升通道 | 第51页 |
三、建立专业人员晋升通道 | 第51-52页 |
第五节 改革员工培训体制 | 第52-54页 |
一、培训内容要科学设计 | 第52-53页 |
二、培训资源要进行倾斜 | 第53页 |
三、培训方式要不断创新 | 第53页 |
四、加强培训师资力量 | 第53-54页 |
五、从经费上保证培训工作 | 第54页 |
第六节 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运营机制 | 第54-56页 |
一、推进人力资源部自身改革 | 第54页 |
二、明确人力资源管理职责 | 第54-55页 |
三、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保障平台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