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非点源污染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趋势 | 第12页 |
·本文的立题思想和内容安排 | 第12-14页 |
·立题思想 | 第12-13页 |
·内容安排 | 第13-14页 |
·本课题的基本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2 研究区域基本情况简介 | 第16-21页 |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 第16-18页 |
·地理位置 | 第16页 |
·自然条件 | 第16-18页 |
·经济发展情况 | 第18-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安达市非点源污染负荷量估算研究 | 第21-35页 |
·输出系数法 | 第21-22页 |
·输出系数法简介 | 第21页 |
·Johnes 输出系数模型 | 第21-22页 |
·GIS | 第22-24页 |
·GIS 简介 | 第22页 |
·国际GIS 的发展 | 第22-23页 |
·我国GIS 的发展 | 第23-24页 |
·GIS 与非点源污染模型 | 第24页 |
·安达市输出系数的确定 | 第24-29页 |
·种植用地输出系数EA | 第24-25页 |
·城镇用地输出系数EU | 第25页 |
·自然地输出系数 | 第25-26页 |
·畜禽,人口排泄物输出系数 | 第26页 |
·输出系数影响因素 | 第26-29页 |
·输出系数法与GIS 结合对安达市非点源污染研究 | 第29-33页 |
·输出系数法模型与GIS 的结合方式 | 第29页 |
·本文采用的结合方式 | 第29页 |
·估算 | 第29-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4 改进BP 网络模型和小波分析在估算非点源污染负荷量中的应用 | 第35-55页 |
·人工神经网络 | 第35-39页 |
·人工神经网络 | 第35-38页 |
·人工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 | 第38页 |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分类 | 第38-39页 |
·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领域 | 第39页 |
·利用BP 网络模型估算安达市非点源污染TN 负荷量 | 第39-42页 |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 第40页 |
·BP 网络设计步骤 | 第40-42页 |
·改进BP 算法 | 第42-43页 |
·改进BP 算法设计步骤 | 第42-43页 |
·应用改进BP 网络模拟安达市TN 负荷量 | 第43页 |
·小波分析 | 第43-54页 |
·小波分析的发展历程 | 第43-44页 |
·小波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44-46页 |
·快速小波变换算法 | 第46-49页 |
·几种基本小波介绍 | 第49-50页 |
·小波分析的应用现状 | 第50-51页 |
·应用小波变换对安达市非点源污染的TN 分析 | 第51-52页 |
·人工神经网络与小波分析的耦合途径 | 第52-53页 |
·小波神经网络在水文水资源应用中的现状 | 第53页 |
·利用小波神经网络对非点源污染进行估算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安达市非点源污染分区 | 第55-62页 |
·投影寻踪概述 | 第55-56页 |
·简介 | 第55页 |
·应用分类 | 第55-56页 |
·投影寻踪聚类模型简介 | 第56-59页 |
·投影寻踪分类模型 | 第56-57页 |
·密度窗宽的确定 | 第57-59页 |
·对安达市各乡镇非点源污染的评价 | 第59-61页 |
·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59-60页 |
·评价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2-65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展望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