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10页 |
一、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 第7-8页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8页 |
三、本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8-9页 |
四、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 | 第9页 |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9-10页 |
第一章 行政给付制度的法理分析 | 第10-26页 |
一、行政给付的概念界定 | 第10-14页 |
(一) 行政给付的内涵 | 第10-12页 |
(二) 行政给付的法律特征 | 第12-13页 |
(三) 行政给付同相关概念辨析 | 第13-14页 |
二、行政给付的法理基础 | 第14-20页 |
(一) 人权保障理论 | 第14-16页 |
(二) 国家责任理论 | 第16页 |
(三) 服务行政理论 | 第16-18页 |
(四) 公平正义理论 | 第18-20页 |
三、行政给付法律关系分析 | 第20-26页 |
(一) 行政给付法律关系的主体 | 第20-21页 |
(二) 行政给付法律关系的客体 | 第21-22页 |
(三) 行政给付法律关系的内容 | 第22-26页 |
第二章 我国行政给付制度的历史与现状考察 | 第26-37页 |
一、我国行政给付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26-28页 |
二、我国行政给付制度的现有框架 | 第28-33页 |
(一) 中国行政给付的宪法依据 | 第28页 |
(二) 我国行政给付的法律规定 | 第28-33页 |
三、我国行政给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7页 |
(一) 给付范围狭窄、对象有限 | 第33-34页 |
(二) 给付标准偏低 | 第34-35页 |
(三) 给付资金短缺 | 第35页 |
(四) 责任主体不明确 | 第35-36页 |
(五) 给付功能扭曲 | 第36页 |
(六) 行政给付法制缺乏统一协调性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完善我国行政给付制度的若干设想 | 第37-54页 |
一、借鉴西方主要国家行政给付制度的成功经验 | 第37-40页 |
(一) 英国——统一立法、全面保障 | 第37-38页 |
(二) 美国——给付制度完善、政府给付能力强 | 第38-39页 |
(三) 德国——保障积极人权、合理分担各方责任 | 第39-40页 |
二、优化我国行政给付制度的外部环境 | 第40-46页 |
(一) 公共行政的建立是行政给付的根本保证 | 第40-41页 |
(二) 增强政府的综合给付能力 | 第41-43页 |
(三)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第43-44页 |
(四) 加强中介组织的互动作用 | 第44-45页 |
(五) 树立服务行政、保障人权的给付理念 | 第45-46页 |
三、完善我国行政给付制度的内在机制 | 第46-54页 |
(一) 扩大行政给付对象,适当提高给付标准 | 第46-47页 |
(二) 实行多元筹资,畅通资金来源渠道 | 第47页 |
(三) 完善行政给付的资金监管制度 | 第47-48页 |
(四) 加强和完善行政给付立法 | 第48-49页 |
(五) 健全行政给付程序制度 | 第49-50页 |
(六) 完善行政给付的监督制度救济制度、畅通救济途径 | 第50-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