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电话网发展环境及趋势的分析 | 第9-12页 |
·网络转型已成为"全球化战略" | 第9页 |
·软交换技术仍是近阶段电话网转型的首选技术 | 第9-10页 |
·相当一段时期内传统电话仍有发展空间 | 第10页 |
·立足现网增值、面向未来演进的用户数据统一集中管理 | 第10页 |
·运营商更加注重增值业务的推出 | 第10-12页 |
第二章 中国电信电话网面临的挑战及网络智能化概念 | 第12-15页 |
·中国电信电话网面临的挑战 | 第12-14页 |
·移动和分组话音的分流制约了电话网的发展 | 第12-13页 |
·缺乏长期业务和收入增长点,业务能力亟待提高 | 第13页 |
·业务提供受限于现有的网络 | 第13页 |
·电路交换网面临交换机退网问题 | 第13-14页 |
·网络智能化概念 | 第14页 |
·网络智能化思路背景 | 第14-15页 |
第三章 南宁电信本地网现状分析 | 第15-18页 |
·南宁电信本地网现状 | 第15-16页 |
·南宁本地网存在的问题 | 第16-18页 |
·PSTN网络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业务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第四章 网络智能化改造总体思路 | 第18-19页 |
·现有固网网络智能化改造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 | 第18页 |
·现有固网网络智能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8-19页 |
第五章 智能化改造涉及的相关技术措施分析 | 第19-26页 |
·SHLR | 第19-21页 |
·SHLR在电话网发展中的定位 | 第19-20页 |
·因地制宜引入SHLR | 第20-21页 |
·软交换 | 第21-23页 |
·引入软交换的驱动力分析 | 第21页 |
·软交换切入点及其发展成熟度分析 | 第21-22页 |
·在本地网层面积极稳妥地引入软交换 | 第22-23页 |
·增值业务平台 | 第23-26页 |
·业务系统的发展方向 | 第23-24页 |
·业务平台分析 | 第24-25页 |
·增强增值业务平台的能力 | 第25-26页 |
第六章 基本改造策略 | 第26-32页 |
·引入SHLR | 第26-29页 |
·SHLR设置及容量配置 | 第26页 |
·SHLR站址选择 | 第26-27页 |
·SHLR容灾备份方案 | 第27页 |
·SHLR数据同步 | 第27-28页 |
·信令 | 第28-29页 |
·网同步 | 第29页 |
·网络调整 | 第29-30页 |
·访问SHLR方式 | 第29页 |
·采用的技术方案 | 第29页 |
·SSP设置 | 第29-30页 |
·网络安全设置 | 第30-32页 |
·代理层面安全 | 第30页 |
·SHLR设备的可靠性要求 | 第30-31页 |
·SHLR的备份和容灾保护 | 第31页 |
·业务层面保护 | 第31页 |
·信令网保护 | 第31-32页 |
第七章 南宁本地网网络智能化改造具体思路 | 第32-42页 |
·南宁电信本地网SHLR的具体设置 | 第32页 |
·南宁本地网网络调整方案及措施 | 第32-36页 |
·访问SHLR方案比较及选择 | 第32-34页 |
·汇接局的设置 | 第34页 |
·端局调整 | 第34-35页 |
·路由设置 | 第35-36页 |
·SSP的设置 | 第36页 |
·新建软交换TG后网络的安全保护策略 | 第36-39页 |
·利用原有TDM汇接局、长途局实现对网络的保护 | 第36-38页 |
·长途话务分流设置策略 | 第38-39页 |
·混合放号编号方式的比较和选择 | 第39-40页 |
·维护管理要求 | 第40-41页 |
·运营要求 | 第41-42页 |
·计费系统调整 | 第41页 |
·97系统调整 | 第41页 |
·112系统调整 | 第41-42页 |
第八章 增值业务平台建设思路 | 第42-45页 |
·原有业务平台的优化 | 第42-43页 |
·新增业务平台的建设 | 第43页 |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