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三、概念的界定 | 第10页 |
四、研究的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 第11-14页 |
一、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要求的一种积极回应 | 第11页 |
二、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 第11-12页 |
三、世界课程改革的浪潮呼唤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融入其中 | 第12页 |
四、新课程改革是对国内素质教育改革的回应 | 第12-14页 |
第二部分 新课程改革所蕴涵的文化理念 | 第14-17页 |
一、科学人文主义的文化理念 | 第14-15页 |
二、人本主义的价值理念 | 第15页 |
三、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理念 | 第15-16页 |
四、合作民主的管理理念 | 第16-17页 |
第三部分 传统的学校文化对课程改革的阻抗 | 第17-20页 |
一、“条件决定论”的钳束 | 第17页 |
二、“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禁锢 | 第17-18页 |
三、主观上对新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 | 第18页 |
四、教师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的惯性能量的作用 | 第18-19页 |
五、保守心态的诱发自闭 | 第19-20页 |
第四部分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学校文化的重建 | 第20-38页 |
一、课程改革的复杂性要求学校文化的重建 | 第20页 |
二、学校文化重建的维度及目标 | 第20-34页 |
(一) 学校教师文化的重建 | 第20-23页 |
(二) 学生文化的重建 | 第23-26页 |
(三) 学校观念文化的重建 | 第26-29页 |
(四) 学校制度文化的重建 | 第29-31页 |
(五) 学校环境文化的重建 | 第31-34页 |
三、新课程改革下学校文化建设的长期性 | 第34-38页 |
(一) 从多维的视野看学校文化建设的长期性 | 第35页 |
(二) 从学校文化的生成看学校文化建设的长期性 | 第35-36页 |
(三) 应对学校文化的危机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第36页 |
(四) 理性的反思与理性的批判也是学校文化建设长期性的要求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后记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