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28页 |
1 植物花发育研究进展 | 第9-16页 |
2 水稻花发育的分子生物学 | 第16-26页 |
3 水稻簇生穗突变体的研究现状 | 第26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6-28页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水稻材料 | 第28页 |
·田间实验 | 第28-29页 |
·田间种植 | 第28页 |
·水稻温烫蒸汽法有性杂交 | 第28-29页 |
·田间观察 | 第29页 |
·SSR 引物 | 第29页 |
·分子检测方法 | 第29-31页 |
·主要试剂配方 | 第29-30页 |
·水稻 DNA 提取 | 第30页 |
·SSR-PCR | 第30-31页 |
·配备 PCR 反应体系 | 第30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PCR 结果 | 第30-31页 |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1-38页 |
·水稻簇生穗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 第31-33页 |
·F2 代性状类型的观察及分析 | 第31页 |
·F3 代性状类型的观察及分析 | 第31-33页 |
·水稻簇生穗突变体的分子检测 | 第33-34页 |
·F2 群体分子检测带型 | 第33页 |
·SSR 标记与 Cl 基因遗传距离的估算 | 第33-34页 |
·水稻簇生穗突变体的等位性测定 | 第34-38页 |
·簇生穗突变体的表型 | 第34-36页 |
·簇生穗突变体的等位性测定 | 第36-38页 |
·簇1与簇2的等位性分析 | 第36页 |
·簇1、簇2与小麦稻的等位性分析 | 第36-38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38-42页 |
·突变体研究的意义 | 第38-39页 |
·簇生性状表达的可能影响因子 | 第39-40页 |
·对簇生穗突变体的深入分析将促进对水稻穗发育过程的认识 | 第40页 |
·水稻花发育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