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自动换档原理研究及操控系统开发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引言 | 第9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的控制系统中的广泛应用 | 第10-13页 |
·动力传动总成的电子控制 | 第10-11页 |
·底盘电子控制 | 第11-12页 |
·车身的电子控制 | 第12-13页 |
·汽车自动换档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外研究发展状况 | 第13页 |
·国内研究发展状况 | 第13-14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2 ATM工作原理与系统功能设计 | 第17-25页 |
·引言 | 第17-18页 |
·AMT工作原理 | 第18-21页 |
·气动AMT的优缺点 | 第21页 |
·AMT操控系统的功能设计 | 第21-24页 |
·控制功能 | 第22页 |
·安全功能 | 第22-23页 |
·诊断功能 | 第23页 |
·辅助功能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自动换档规律制定及应用 | 第25-39页 |
·车辆和发动机的基本数据 | 第25-29页 |
·测试车辆基本数据 | 第25-26页 |
·发动机特性 | 第26-29页 |
·基本的换档规律研究 | 第29-33页 |
·动力性升档规律 | 第30-31页 |
·动力性降档规律 | 第31-32页 |
·经济性换档规律 | 第32-33页 |
·不同路况条件下换档规律的修正 | 第33-36页 |
·良好路况换挡规律 | 第33-34页 |
·颠簸路况换挡规律 | 第34-35页 |
·冰雪路面换挡规律 | 第35-36页 |
·换档控制逻辑的制定 | 第36-38页 |
·换档规律执行流程 | 第36-37页 |
·换档逻辑判断 | 第37-38页 |
·换档规律的存储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自动换档操控系统硬件设计 | 第39-51页 |
·操纵手柄机械结构设计 | 第39-41页 |
·操纵系统硬件电路的总体设计 | 第41-43页 |
·操纵控制系统硬件的详细设计 | 第43-50页 |
·供电单元 | 第43-45页 |
·操纵控制单元 | 第45-48页 |
·手柄信号采集单元 | 第48-49页 |
·故障显示驱动及报警单元 | 第49页 |
·车速加速度信号采集单元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自动换档操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1-66页 |
·操控系统软件编程语言的选择及简介 | 第51-52页 |
·单片机C语言编程应注意的问题 | 第52-55页 |
·操纵系统的主程序设计 | 第55页 |
·操纵系统的子程序设计 | 第55-61页 |
·CAN接口初始化子程序 | 第56-57页 |
·手柄信号处理子程序 | 第57-58页 |
·CAN接口报文发送子程序 | 第58-59页 |
·CAN接口数据接收子程序 | 第59-60页 |
·返回状态处理子程序 | 第60-61页 |
·操纵系统与执行系统之间的通讯 | 第61-64页 |
·CAN总线概述 | 第61-63页 |
·CAN总线在自动换档系统中的应用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6 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 第66-72页 |
·干扰对系统的不良影响 | 第66-67页 |
·形成干扰的要素及抗干扰措施 | 第67页 |
·硬件的抗干扰措施 | 第67-68页 |
·软件的抗干扰措施 | 第68-69页 |
·PCB设计的抗干扰措施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7. 系统调试 | 第72-75页 |
·硬件调试 | 第73页 |
·软件调试 | 第73页 |
·前后系统通讯调试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附录A 操控系统主控板电路原理图 | 第78-79页 |
附录B 操控系统信号采集板电路原理图 | 第79-80页 |
附录C 系统实物图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