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11页 |
(一) 概念导入 | 第7-8页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9页 |
(四) 创新点 | 第9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第一章 马格里特风格的主要特征 | 第11-19页 |
(一) 马格里特绘画风格形成的历史渊源 | 第11-12页 |
1. 马格里特的艺术生涯 | 第11页 |
2. 超现实主义与马格里特 | 第11-12页 |
(二) 马格里特风格的内在精神特征 | 第12-16页 |
1. 潜意识的表达 | 第12-14页 |
2. “清醒的梦里世界” | 第14-15页 |
3. 理性控制下的非理性 | 第15-16页 |
(三) 马格里特风格的外在视觉表现特征 | 第16-19页 |
1. 超越写实性手法 | 第16-17页 |
2. “神秘”的奇异组合 | 第17页 |
3. 制造视觉矛盾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马格里特风格对招贴中图形表现的内在精神启示 | 第19-26页 |
(一) 潜意识领域的独特挖掘 | 第19-21页 |
(二) 视知觉的尖锐化 | 第21-23页 |
(三) 打破视知觉的恒常性 | 第23页 |
(四) 理性思维的超越 | 第23-25页 |
(五) 创造思维的开启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马格里特风格对招贴中图形表现的外在表现启示 | 第26-33页 |
(一) 写实表现手法的启示 | 第26-27页 |
(二) 异质同构表现手法的启示 | 第27-28页 |
(三) 矛盾错位表现手法的启示 | 第28-31页 |
1. 比例矛盾错位 | 第28-29页 |
2. 质感矛盾错位 | 第29-30页 |
3. 维度矛盾错位 | 第30-31页 |
(四) 悬念表现手法的启示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关于“受马格里特风格影响的招贴在中国接受程度”的调查 | 第33-40页 |
(一) 调查步骤 | 第33-37页 |
1. 总体调查方案的设计 | 第33页 |
2.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图片资料的准备 | 第33页 |
3. 调查实施 | 第33页 |
4. 调查数据的计算机录入和统计 | 第33-34页 |
附1:调查问卷样本 | 第34-35页 |
附2:调查图片样本 | 第35-37页 |
(二)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 第37-40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40-45页 |
(一) 受马格里特风格影响的招贴作品的特点 | 第40-41页 |
1. 超乎想象下的再现 | 第40页 |
2. 意料之外下的合理 | 第40-41页 |
3. 回味无穷下的想象 | 第41页 |
(二) 电脑带来的“视觉神话” | 第41-43页 |
(三) 受马格里特风格影响的招贴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 第43页 |
(四) 受马格里特风格影响的招贴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 第43-45页 |
文中图片来源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
详细摘要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