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与“出”的辩证:互助土族D村农民家庭消费结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25页 |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7页 |
(一)农民消费结构的研究 | 第10-12页 |
(二)少数民族消费结构研究 | 第12-14页 |
(三)当代土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一)消费结构 | 第18-19页 |
(二)恩格尔定律 | 第19页 |
五、理论论述 | 第19-23页 |
(一)消费符号象征性理论 | 第19-20页 |
(二)绝对收入假说 | 第20页 |
(三)相对收入假说 | 第20-21页 |
(四)其他消费理论 | 第21-23页 |
六、田野点概况 | 第23-25页 |
第一章 D村土族农民家庭收入状况 | 第25-35页 |
第一节 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分析 | 第25-32页 |
一、以务农为主 | 第25-27页 |
二、以务工为主 | 第27-28页 |
三、以经营或创业为主 | 第28-29页 |
四、以工资为主 | 第29页 |
五、多途径均衡收入 | 第29-30页 |
六、经营民族特色产品收入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家庭收入来源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5页 |
一、家庭收入来源的特点分析 | 第32-33页 |
二、影响家庭收入来源的主要因素 | 第33-35页 |
第二章 D村土族农民家庭消费结构现状 | 第35-50页 |
第一节 基本消费状况 | 第35-40页 |
一、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消费 | 第35-36页 |
二、教育等发展消费 | 第36-37页 |
三、房屋、轿车、医疗等重大消费 | 第37-39页 |
四、旅游等娱乐消费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文化特色类消费状况 | 第40-45页 |
一、宗教活动消费 | 第40-41页 |
二、节日消费 | 第41-43页 |
三、婚丧嫁娶消费 | 第43-45页 |
第三节 农业生产投资消费状况 | 第45页 |
一、种子、化肥与农药消费 | 第45页 |
二、农具消费 | 第45页 |
第四节 消费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50页 |
一、D村家庭消费的特点分析 | 第46-47页 |
二、D村家庭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50页 |
第三章 土族农民家庭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探析 | 第50-64页 |
第一节 土族农民家庭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具体分析 | 第50-56页 |
一、土族农民家庭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 第50-53页 |
二、土族农民家庭消费对收入的影响 | 第53-56页 |
第二节 民族文化的影响 | 第56-61页 |
一、民族文化对土族农民家庭收入的影响 | 第56-59页 |
二、民族文化对土族农民家庭消费的影响 | 第59-61页 |
第三节 D村土族农民家庭消费结构的突出问题 | 第61-64页 |
一、部分家庭消费结构单一 | 第61-62页 |
二、家庭消费结构比例失调 | 第62-64页 |
第四章 优化土族农民家庭消费结构的思考 | 第64-73页 |
第一节 持续增收,激发经济活力 | 第64-69页 |
一、调整家庭经济发展模式 | 第64-66页 |
二、发挥经济精英的示范效应 | 第66页 |
三、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 | 第66-68页 |
四、政府助力 | 第68-69页 |
第二节 优化消费结构,提升消费品质 | 第69-73页 |
一、克服攀比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第69-70页 |
二、重视长远家庭消费规划 | 第70-73页 |
结语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