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6页 |
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页 |
2 国内外关于激励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3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3页 |
4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 | 第13-14页 |
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1 有关自主创新理论和人才激励理论的分析 | 第16-34页 |
·自主创新理论分析 | 第16-18页 |
·自主创新定义 | 第16页 |
·分类及其变化 | 第16-18页 |
·自主创新的时代意义 | 第18-19页 |
·人才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根本 | 第19-20页 |
·激励理论分析 | 第20-34页 |
·激励的定义 | 第20-21页 |
·西方激励思想和激励理论分类 | 第21-22页 |
·早期激励理论 | 第22-24页 |
·当代激励理论 | 第24-30页 |
·激励的原则 | 第30-32页 |
·激励对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性 | 第32-34页 |
2 我国企业人才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 第34-38页 |
·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迫在眉睫 | 第34-36页 |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 第34-36页 |
·民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也非常严重 | 第36页 |
·激励体系不够完善 | 第36-37页 |
·激励方法缺乏科学系统性 | 第37页 |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激励氛围营造力度不够 | 第37-38页 |
3 国外企业基于自主创新的人才激励经验 | 第38-45页 |
·美国经验 | 第38-39页 |
·予人才以用武之地 | 第38页 |
·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考评和分配制度 | 第38-39页 |
·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工作环境 | 第39页 |
·日本经验 | 第39-42页 |
·加强竞争性人才机制 | 第39-40页 |
·吸引国外人才 | 第40-41页 |
·以人为本的人才开发、使用策略 | 第41-42页 |
·新加坡经验 | 第42页 |
·科学的用人政策 | 第42页 |
·人际关系的激励 | 第42页 |
·强化教育培训 | 第42页 |
·高福利的激励 | 第42页 |
·印度经验 | 第42-45页 |
·软件企业自身建立教育培训机构 | 第43页 |
·吸引人才回流 | 第43-45页 |
4 基于自主创新建立企业人才激励机制的要求、因素分析以及基本框架 | 第45-52页 |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的设计要求 | 第45-46页 |
·激励机制因素分析 | 第46-50页 |
·自主创新环境 | 第46-47页 |
·激励主体 | 第47页 |
·激励客体 | 第47-48页 |
·激励手段 | 第48-50页 |
·构建基于自主创新的企业人才激励机制的基本框架 | 第50-52页 |
5 建立我国企业人才激励机制的具体对策 | 第52-65页 |
·基于自主创新企业物质激励模式设计 | 第52-57页 |
·企业薪酬体系设计 | 第52-53页 |
·股权激励模式 | 第53-57页 |
·成长激励 | 第57-61页 |
·建立有吸引力的培训机制 | 第57-59页 |
·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 | 第59-61页 |
·精神激励 | 第61-65页 |
·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 第61-62页 |
·建立面向未来的人力资本投资机制 | 第62页 |
·授权式管理 | 第62-63页 |
·营造信任和价值体现的氛围 | 第63页 |
·建立完善的目标激励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