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环境公益诉讼证明责任之分配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证明责任的诉讼语境解读 | 第13-23页 |
第一节 证明责任的发展历程 | 第13-15页 |
第二节 证明责任的性质定位 | 第15-19页 |
一、概念内涵的确定 | 第15-17页 |
二、证明责任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第17-19页 |
第三节 证明责任的分配法则 | 第19-23页 |
一、分配法则的必要性及其起源 | 第20-21页 |
二、待证事实分类说述评 | 第21页 |
三、大陆法系证明责任分配法则的发展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环境公益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 | 第23-40页 |
第一节 环境公益诉讼待证事实的特殊性 | 第23-28页 |
一、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及分类 | 第23-26页 |
二、环境公益诉讼中待证事实的特点 | 第26-28页 |
第二节 环境公益诉讼语境下证明责任分配学说述评 | 第28-33页 |
一、规范说之于环境公益诉讼的意义 | 第28-31页 |
二、反规范说的启示 | 第31-33页 |
第三节 环境公益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制定法分析 | 第33-40页 |
一、现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规定之不足 | 第34-36页 |
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 | 第36-38页 |
三、环境公益诉讼中分配证明责任应注意的其他原则 | 第38-40页 |
第三章 重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体系 | 第40-52页 |
第一节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以因果关系推定为核心 | 第40-48页 |
一、无过错责任的确立 | 第40-42页 |
二、构建基本思路 | 第42-45页 |
三、以因果关系推定为核心的证明责任分配体系 | 第45-48页 |
第二节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 第48-52页 |
一、基本路径的选择 | 第48-49页 |
二、针对损益性行政行为的环境公益诉讼 | 第49-50页 |
三、针对行政机关不作为的环境公益诉讼 | 第50-52页 |
第四章 配套制度的完善 | 第52-55页 |
第一节 诉讼制度外因素的影响 | 第52-53页 |
一、完善环境鉴定制度 | 第52-53页 |
二、保障公众获取信息的权利 | 第53页 |
第二节 诉讼制度内的支撑 | 第53-55页 |
一、实行特殊的诉讼时效 | 第53-54页 |
二、加强对法官心证的制约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谢辞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