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概述 | 第13-29页 |
第一节 犯罪被害人概述 | 第13-15页 |
一、犯罪被害人的含义 | 第13页 |
二、直接犯罪被害人与间接犯罪被害人 | 第13-14页 |
三、被害人化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国际法上犯罪被害人的人权保护 | 第15-20页 |
一、国际公约和犯罪被害人的权利 | 第15-16页 |
二、联合国犯罪被害人人权宣言 | 第16-17页 |
三、国际刑事法院 | 第17-18页 |
四、国际惯例 | 第18-19页 |
五、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节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意义和沿革 | 第20-21页 |
第四节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 | 第21-24页 |
一、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应当性 | 第21-22页 |
二、犯罪被害人的悲惨性 | 第22-23页 |
三、其他救助制度的局限性 | 第23-24页 |
第五节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学说观点分析 | 第24-29页 |
一、概说 | 第24-25页 |
二、反对论 | 第25-26页 |
三、赞成论 | 第26-28页 |
四、小结 | 第28-29页 |
第二章 中韩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比较分析 | 第29-43页 |
第一节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立法和实践 | 第29-32页 |
一、韩国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29-30页 |
二、中国被害人补偿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30-32页 |
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32-34页 |
一、韩国被害人补偿制度的特点 | 第32-33页 |
二、中国被害人补偿的理论构建 | 第33-34页 |
第三节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机构设置 | 第34-36页 |
一、韩国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机构现状 | 第34-35页 |
二、中国被害人补偿制度的组织构想 | 第35-36页 |
第四节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资金来源及运用 | 第36-39页 |
一、韩国被害人补偿制度的财源及运用状况 | 第36-38页 |
二、中国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来源及管理构建 | 第38-39页 |
第五节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补偿对象 | 第39-40页 |
一、韩国被害人补偿制度的补偿对象 | 第39页 |
二、中国被害人补偿制度的补偿对象设定 | 第39-40页 |
第六节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补偿幅度 | 第40-43页 |
一、韩国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救助金额 | 第40-41页 |
二、中国被害人补偿制度的补偿幅度设定 | 第41-43页 |
第三章 韩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完善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第43-54页 |
第一节 韩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完善 | 第43-52页 |
一、揭示犯罪暗数的被害调查 | 第43-44页 |
二、加强对犯罪被害人的照顾 | 第44-45页 |
三、保护被害人隐私及防止再被害人化 | 第45-47页 |
四、加强对女性及儿童的保护 | 第47-48页 |
五、扩大救助金预算及强化宣传 | 第48-49页 |
六、扩大救助对象范围 | 第49-50页 |
七、救助金给付除外条件的伸缩运用 | 第50-51页 |
八、提高犯罪报警率及扩大奖励支付范围 | 第51-52页 |
第二节 韩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 | 第60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