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苯并咪唑盐一碳单元转移反应及仿生合成新方法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6页
第一部分 四氢叶酸辅酶一碳单元转移反应与仿生有机合成第16-65页
 前言第16页
 一、四氢叶酸辅酶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第16-19页
 二、四氢叶酸辅酶参与的酶催化一碳单元转移反应及其作用机理第19-23页
  1. 甲酸氧化态的一碳单元转移反应第19-20页
  2. 甲醛氧化态的一碳单元转移反应第20-21页
  3. 甲醇氧化态的一碳单元转移反应第21-22页
  4. 四氢叶酸辅酶参与的酶催化一碳单元转移的作用机理第22-23页
 三、四氢叶酸辅酶模型化合物的构筑与仿生有机合成第23-40页
  1. 酶仿生模拟概述第23-24页
  2. 四氢叶酸辅酶模型物的构筑及一碳单元转移反应模拟第24-36页
   ·甲酸氧化态四氢叶酸辅酶模型化合物的构筑及其一碳单元转移反应第24-26页
     ·5,10-~+CH-THF模型化合物第24-25页
     ·5,10-~+CR-THF模型化合物第25-26页
   ·甲醛氧化态四氢叶酸辅酶模型化合物的构筑及其一碳单元转移反应第26-35页
     ·5,10-CH_2-THF模型化合物第26-27页
     ·5,10-CHR-THF模型化合物第27-34页
     ·5,10-CR’R-THF模型化合物第34-35页
   ·其他类甲醛氧化态THF模型化合物第35-36页
  3. 一碳单元转移反应的理论研究第36-40页
   ·量子生物学第36-38页
   ·一碳单元转移反应研究进展第38-40页
     ·二氢叶酸还原酶催化反应机理研究第38-39页
     ·四氢叶酸辅酶参与的一碳单元转移反应的理论研究第39-40页
 四、叶酸辅酶模型咪唑啉盐和苯并咪唑盐新反应与仿生合成新方法第40-58页
  1. 四氢叶酸辅酶新模型苯并咪唑盐的构建和提出第41-42页
  2. 模型化合物咪唑啉还原开环反应第42-49页
   ·咪唑啉还原开环反应的提出第42-43页
   ·咪唑啉还原开环反应机制探讨第43-45页
   ·乙二胺衍生物的新合成方法第45-49页
     ·4-(对硝基苄基)二亚乙基三胺的合成第45-46页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第46-47页
     ·双长链烷基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第47-48页
     ·DC-12的新合成方法第48-49页
  3. 四氢叶酸模型咪唑啉还原-水解反应第49-54页
   ·咪唑啉还原-水解反应的提出第49-50页
   ·咪唑啉还原-水解反应机理第50页
   ·α-羟醛的新合成方法第50-52页
   ·不饱和醛的新合成方法第52-53页
   ·二醛的新合成方法第53-54页
  4. 二咪唑啉盐与双Grignard试剂的加成反应第54-55页
  5. 咪唑啉的合成及咪唑啉环的稳定性第55-58页
   ·从羧酸和乙二胺衍生物合成第55-56页
   ·从腈和乙二胺或二胺盐合成第56-57页
   ·从羧酸和乙二胺盐酸盐合成第57页
   ·从羧酸酯和乙二胺衍生物合成第57页
   ·咪唑啉环的稳定性第57-58页
 五、前景与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第二部分 醛仿生合成新方法研究第65-95页
 前言第65页
 一、醛文献合成法综述第65-72页
  1. 醇氧化法合成醛第66-68页
   ·Collins氧化法第66页
   ·PDC氧化法第66-67页
   ·过渡金属催化氧化法第67页
   ·Oppenauer氧化法第67页
   ·α-二醇氧化法第67页
   ·四氧化锇催化氧化法第67-68页
   ·芳烃侧链氧化法第68页
  2. 还原法第68-69页
   ·Rosenmund还原第68页
   ·酯还原法第68-69页
   ·腈衍生物还原法第69页
  3. 甲酰化法第69-71页
   ·Gattermann-Koch酰化法第69页
   ·芳烃用氰化氢甲酰化第69-70页
   ·Vilsmeier合成法第70页
   ·Rieche合成法第70页
   ·Duff合成法第70页
   ·Reimer-Tiemann合成法第70-71页
   ·重氮盐甲酰化法第71页
   ·卤代烷甲酰化法第71页
  4. 其它合成法第71-72页
 二、苯并咪唑盐-碳单元转移反应仿生合成醛新方法研究第72-82页
  1. 实验部分第73-78页
   ·仪器及试剂第73页
   ·乙醚的纯化第73页
   ·碘甲烷的制备第73页
   ·四氢呋喃的纯化第73-74页
   ·苯并咪唑的合成第74页
   ·苯并咪唑盐的合成第74-75页
   ·Grignard试剂的合成第75页
   ·醛3~11的合成第75-77页
   ·二醛12,13的合成第77-78页
  2. 结果与讨论第78-82页
   ·反应机理探讨第78-79页
   ·醛的重要新合成方法第79-80页
   ·副产物回收循环利用第80-81页
   ·两类苯并咪唑盐对醛产率的影响第81-82页
   ·重要化合物戊二醛的合成第82页
 三、苯并咪唑还原-水解反应合成醛新方法研究第82-90页
  1. 实验部分第84-89页
   ·试剂与仪器第84页
   ·乙醇的纯化第84页
   ·2-取代苯并咪唑的合成第84-85页
   ·化合物26、30的合成第85-86页
   ·化合物28的合成第86页
   ·醛20~25、27、29、31的合成第86-89页
  2. 结果与讨论第89-90页
   ·反应机理讨论第89页
   ·反应条件对苯并咪唑还原-水解反应产率的影响第89页
   ·取代基对苯并咪唑还原-水解反应产率的影响第89-90页
   ·醛的又一种合成新方法第90页
 小结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5页
第三部分 酮仿生合成新方法研究第95-125页
 前言第95页
 一、酮文献合成法综述第95-102页
  1. 氧化合成法第95-98页
   ·仲醇的一般氧化法第95-96页
   ·Oppenauer氧化第96-97页
   ·仲醇的催化脱氢第97页
   ·Brown反应第97页
   ·丙烯的亚甲基氧化第97-98页
   ·卤代烷的氧化第98页
   ·硝基烷的氧化第98页
  2. 还原法第98-99页
   ·Brich还原第98-99页
   ·硝基乙烯化合物的还原第99页
  3. 烃化法第99-101页
   ·酮的烃化第99-100页
   ·烯胺的烃化第100页
   ·二氢-1,3-噁嗪的烃化第100页
   ·极性反转的羰基负离子的烃化第100-101页
  4. 加成法第101页
  5. 酰化法第101页
  6. 其他一些合成方式第101-102页
   ·有机金属化合物与酯反应合成酮第101-102页
   ·烯胺酰化合成β-二酮第102页
   ·烯丙醇(醚)重排第102页
 二、酮的新合成方法研究第102-122页
  1. 实验部分第105-115页
   ·仪器及试剂第105页
   ·乙醚的纯化第105页
   ·碘甲烷的制备第105页
   ·四氢呋喃的纯化第105页
   ·苯并咪唑1~3、18、21~23、31、34、35、42的合成第105-108页
   ·苯并咪唑盐4~6、19、24~26、32、36、37、43的合成第108-109页
   ·化合物38、39的合成第109-110页
   ·Grignard试剂的合成第110页
   ·酮7~17、20、27~29、33、44的合成第110-114页
   ·酮40、41的合成第114-115页
  2. 结果与讨论第115-122页
   ·反应机理探讨第115-116页
   ·从苯并咪唑盐制备酮的重要合成方法第116-118页
   ·苯并咪唑盐2位取代基对酮产率的影响第118-119页
   ·酮的两种合成方式探讨第119-120页
   ·Grignard试剂的结构及溶剂对酮产率的影响第120页
   ·大环单酮新的合成途径第120页
   ·环二酮的新合成方法第120-122页
 小结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5页
第四部分 酰胺仿生合成新方法研究第125-143页
 前言第125页
 一、酰胺文献合成法综述第125-130页
  1. N-酰化及N-烃化合成法第125-128页
   ·羧酸酰化法第125-126页
   ·Schotten-Baumann合成法第126页
   ·酸酐酰化法第126-127页
   ·酯酰化法第127页
   ·酰胺的酰化第127页
   ·酰胺及亚酰胺的N-烃化第127-128页
  2. C-酰化合成法第128页
   ·Friedel-Crafts合成法第128页
   ·甲酰胺及其衍生物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酰化法第128页
  3. 加成法合成酰胺第128-129页
   ·腈水解法第128-129页
   ·酰胺与醛的加成法第129页
   ·烯烃与甲酰胺的加成法第129页
  4. 氧化还原合成法第129-130页
   ·胺的氧化第129-130页
   ·酰叠氮的还原第130页
  5. 重排法合成酰胺第130页
   ·Beckniann重排第130页
   ·Schmidt重排第130页
 二、酰胺的新合成方法研究第130-140页
  1. 实验部分第131-135页
   ·仪器及试剂第131-132页
   ·N,N-二甲基甲酰胺的纯化第132页
   ·苯并咪唑盐1和2的合成第132页
   ·酰胺化合物3~10的合成第132-134页
   ·酰胺化合物11的合成第134-135页
  2. 结果和讨论第135-140页
   ·反应机理第135-136页
     ·苯并咪唑盐与单官能团胺类亲核试剂反应机理第135-136页
     ·苯并咪唑盐与双官能团胺类亲核试剂反应机理第136页
   ·反应条件及产率分析第136-137页
   ·苯并咪唑的合成第137-140页
     ·苯并咪唑的结构特性第138页
     ·苯并咪唑合成方法简介第138-140页
 小结第140-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43页
论文总结第143-145页
附图第145-21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奖及论文发表目录第213-216页
致谢第216页

论文共2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SP的舵机电动加载平台的设计
下一篇:甘肃移动通信公司语音业务竞争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