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绪论 | 第9-19页 |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 ·课题研究的实践背景 | 第9-10页 |
|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5页 |
| ·地铁、轻轨与轨道交通 | 第11-12页 |
| ·“人性化”设计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 第三节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基本出发点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第四节 内容组织与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 ·内容组织 | 第16页 |
|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 第五节 论文创新点 | 第17-18页 |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第一章 地下空间开发与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的发展趋势 | 第19-64页 |
| 第一节 上海地铁车站实地调研 | 第19-42页 |
| ·上海地铁一号线:人民广场站、徐家汇站调研 | 第19-26页 |
| ·上海地铁二号线:静安寺站、科技馆站、南京西路站调研 | 第26-29页 |
| ·上海地铁四号线:浦电路站调研 | 第29-30页 |
| ·上海南站调研 | 第30-34页 |
| ·调查与分析——上海徐家汇地铁站心理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 第34-41页 |
| ·现代地铁车站设计理念——“人性化”设计 | 第41-42页 |
| 第二节 国内外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的发展趋势 | 第42-48页 |
| ·国外地下空间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42-43页 |
| ·国内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的发展趋势 | 第43-48页 |
| 第三节 地铁的发展历程 | 第48-63页 |
| ·地铁的发展历程 | 第48-52页 |
| ·地铁路网规划 | 第52-55页 |
| ·国外地铁的现状与发展 | 第55-59页 |
| ·国内地铁的现状与发展 | 第59-63页 |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二章 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64-72页 |
| 第一节 研究涉及的相关学科及基础理论的发展 | 第64-65页 |
| ·“人性化”设计研究的相关学科和方法论 | 第64页 |
| ·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及相关研究 | 第64-65页 |
| 第二节 “人性化”成为地铁内部空间环境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 第65-67页 |
| ·“人性化”是地铁内部空间环境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 第65-66页 |
| ·国内地铁建筑室内设计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 第66页 |
| ·21世纪设计发展趋势的社会学和哲学思考 | 第66-67页 |
| 第三节 地铁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研究的内涵 | 第67-71页 |
| ·地铁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研究的涵义 | 第67-68页 |
| ·地铁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研究的内容 | 第68-71页 |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三章 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设计因素分析 | 第72-85页 |
| 第一节 地铁车站的特点和类型 | 第72-79页 |
| ·地铁车站特点 | 第72-75页 |
| ·地铁车站建筑类型 | 第75-77页 |
| ·地铁车站的空间类型 | 第77-79页 |
| 第二节 人在地铁车站中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 第79-84页 |
| ·生理问题 | 第79-81页 |
| ·心理问题 | 第81-84页 |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第四章 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的对策 | 第85-164页 |
| 第一节 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之表达 | 第85-88页 |
| ·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设计新的理解和定位 | 第85-86页 |
| ·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设计“人性化”之表达 | 第86-88页 |
| 第二节 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中的标识系统设计 | 第88-125页 |
| ·调查与分析——上海徐家汇地铁车站服务标识系统问卷调查与分析 | 第88-94页 |
| ·标识的形成 | 第94-96页 |
| ·影响标识系统功效的主要因素 | 第96-98页 |
| ·地铁标识系统的内容 | 第98页 |
| ·地铁标识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98-103页 |
| ·地铁车站标识系统信息分类与内容构成 | 第103-106页 |
| ·案例研究——以上海地铁4号线世纪大道站为例,标识寻路(进站口——通道——站厅层——站台层) | 第106-112页 |
| ·案例研究——日本、香港、上海的地铁车站标识系统设计比较 | 第112-119页 |
| ·工程实践——上海徐家汇地铁车站标识系统改造方案 | 第119-124页 |
| ·小结 | 第124-125页 |
| 第三节 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 | 第125-144页 |
| ·调查与分析——上海四号线地铁车站无障碍设施问卷调查与分析 | 第125-129页 |
| ·国内外无障碍环境建设概况 | 第129-132页 |
| ·亚太地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概况 | 第132-134页 |
| ·新的“残疾人观” | 第134-138页 |
| ·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的无障碍设施设计内容 | 第138-143页 |
| ·小结 | 第143-144页 |
| 第四节 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中的安全防灾设计 | 第144-163页 |
| ·调查与分析——上海四号线地铁浦电路车站防灾设施问卷调查与分析 | 第144-148页 |
| ·地下空间内部灾害的特点、类型和成因 | 第148-150页 |
| ·地下空间的防火 | 第150-154页 |
| ·内部灾害的综合防治 | 第154-157页 |
| ·工程实践与分析——杭州萧山钱江世纪城地下空间规划(庆春路过江隧道地铁车站防灾设计部分) | 第157-163页 |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63-164页 |
| 第五章 国内外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案例 | 第164-186页 |
| 第一节 国外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案例 | 第164-169页 |
| ·日本京都新车站——铁表现中对建筑文化的思考 | 第164-167页 |
| ·法国巴黎14号线——多元化的城市空间节点 | 第167-169页 |
| 第二节 国内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案例 | 第169-176页 |
| ·香港地铁“迪士尼”线——主题车站设计典范 | 第169-170页 |
| ·北京地铁“复八线”与天安门东、西站——传统文化语境中的现代艺术 | 第170-172页 |
| ·深圳地铁罗湖站——现代都市的地铁车站综合体 | 第172-176页 |
| 第三节 工程实践 | 第176-185页 |
| ·工程实践——杭州萧山钱江世纪城地下空间规划(庆春路过江隧道地铁车站换乘枢纽概念设计部分) | 第176-182页 |
| ·工程实践——上海新江湾城知识商务区地下空间规划(地铁10号线新江湾城车站概念设计部分) | 第182-185页 |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85-186页 |
| 结语 | 第186-188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88-192页 |
| 图片及来源 | 第192-201页 |
| 致谢 | 第201-203页 |
| 附录一 东京地铁12号线(大江户线)地铁车站的装饰及公共艺术 | 第203-206页 |
| 附录二 上海地铁车站服务标识系统设置手册(摘录) | 第206-207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07页 |